我是1990年底代表市学联参加市第六届青联,并且“蝉连”两届青联常委。当时许多青联委员已是成功人士,都是上海滩响当当的风云人物,都与上海这座城市的快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记得1992年9月,我参加了由时任青联主席王仲伟带领的上海市青联代表团访问日本。刚从正在进行城市大建设的上海来到东京,马上感到蓝天白云的清新、随处可坐的干净、物资丰富的市场,好东西真是多。虽然我们很多人是第一次到访,主办方也安排了不少参观游览的项目,但大家更急切地是参与和城市建设、科技发展、文化教育相关的活动,如:城建共同沟、电力馆、地铁、科技馆、东大和早稻田大学等等。当时日本的城市设施建设的完善和超前、科技与教育的先进,确实使我们感到震撼和启发。其间,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情,亦使我们感到上海青年的责任:即主办方在安排的文化活动中有学唱日本国歌,立即遭到全体代表团成员的反对;参与接待的个别华人居然表示不理解,认为是小题大做,张静大姐等人义正辞严、有理有节的驳斥令其汗颜。时至今日,上海亦是蓝天白云、随处可坐、地铁纵横、宜居舒适,这其中有多少青联老委员们为这座城市的巨变作出的贡献!
记得每次青联活动,都好像一个盛大的节日,没有职位和职业的区别,只有浓浓友情。像奚美娟的朗诵、辛丽丽的舞蹈、杨学进的歌声,都给大家带来美的享受和青春的活力。离开青联以后,尤其在杨德林、姜建勤秘书长的操持下,各种专题性的老委员聚会也不时给大家提供见面的机会。如以酒文化和老建筑为题的聚会,连老主席万学远夫妇都从杭州专程赶来;以现代科技干细胞应用为题的研讨,吕永杰、陈小红、俞光耀、杨国平等企业家和周波、倪蓉等青联老领导也欣然出席;当然,杨介生的家从来都是老朋友品尝温州美食的地方。
也许是医生职业的缘故,我和青联老委员们的联系更多些。大家无论是本人,还是家人、亲戚、朋友,甚至是邻里,一旦有什么健康问题,总会在第一时间来咨询或到医院找我。每逢这时,我都会感到朋友间的信任,当然也会尽自己所能帮助解决问题。实际上,这种委员互相关心和帮助,早已在青联相识时就形成了默契。前几年我去台湾,很想参观故宫博物院,临行前给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打了个电话,他马上和那里的周馆长联系了,使我有幸看到了台湾故宫的部分镇馆之宝。现在,虽然我们都已成为青春已逝的老青年,但是青联留给我们的美好记忆和友谊却让我们永远年轻和充满激情。
十日谈
我与青联
老青联委员们一次次愉快聚会,保持着年轻的心态,明请看本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