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以“厅”名之的鱼池,在黟县宏村承志堂西侧——嵌在三角形边厅中的“鱼塘厅”。
融官家的威严、商户的富贵、文人的素雅于一体的承志堂由徽州大盐商汪定贵建于清末。各色砖雕、石雕、木雕把院落、厅堂、厢房、轩阁、桥廊、书房、后花园装饰得富丽堂皇。
9个天井分隔成60间房屋3000平方米的建筑,天井是主人眼中的聚宝巨盆:天雨似金天雪若银。而这石砌的长方鱼池,又有何奥妙呢?三五平方米的鱼池,下有圳水流入,巧设石栅阻鱼,中有石级相通,且精置“美人靠”供休憩观鱼,上有双面石雕饰墙,更有空阔天云可望——这似乎象征着不会枯竭的聚宝盆,喻示着好运不衰的活水源。
宏村人说他们喜欢山上流来的活水,有好几户人家喜欢活水养鱼,说是添了灵气。
然而,参观过承志堂后厅麻将房“排山阁”与鸦片间“吞云轩”,有人悟出:直对前院管家居室的这方鱼池,似乎是专为管家建的,是要让管家赏景怡情、宁心静气,为东家理好财管好家勿生非分之想的。端详过东侧公子、小姐的书房,有客私语:真是东、西两厢有别,汪家后代要勤读书,承发家致富之大志;管家你早晚辛劳我汪家有数,但只可临池观鱼养闲情承逸志——其实,鱼塘厅不仅是厅,是对管家有意无意间的警醒;当年的厅鱼也不光是鱼,亦是温婉美丽的警示物语。
当然,现今的十来尾红鲤总是不戏不逐地浸聚在鱼池十分之一的水面积中,因而使我们觉得鱼与水之比例颇为顺眼,水面也于小中而见之为稍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