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流畅 内容丰富
“也许连它的缔造者都没有想到,在上千年的漫长岁月中,运河孕育出了20多座风采卓然的城市。”以昨晚播出的第六集《城市脐带》为例,从京杭运河最北端的城市北京讲起,自然过渡到南段的起点临安,再延展到唐代以来以运河而建都城的各自命运。笔锋一转,又从一块故宫的贡砖,溯河而上讲起了距离北京四百公里的山东临清,镜头里有临清传统工艺的砖窑,也有现代技术模拟而出的临清城区。运河弯弯,再一转折,又依着南运河以沧州勾勒出从码头演变成都市的沧海桑田。常州、无锡、扬州、苏州,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广电总台摄制的《中国大运河》更不会错过江苏省内的这些重要城市,浓墨重彩地通过影像展现了这些城市的历史,尤其是明清时期苏州府的繁华瑰丽。短短35分钟,自然流畅的讲述,源远流长的大运河对于中国城市演变的深入肌理的作用丝毫毕现。
申遗成功 重在敬畏
幸好,时间没有让运河成为冰冷的遗迹,而成为激励我们的民族情怀。《中国大运河》通过大地史诗、运河上的帝国、巧夺天工、千年漕运、南来北往、城市脐带、世界的大运河、未完的工程,向世界娓娓道来一个真实、优美而充满传奇的中国运河。6月为了冲刺申遗,摄制组曾加班加点剪辑了其中的第一集、第七集和第八集在央视播出。当时全片的最后一句话是“令人关切的不仅是申遗结果,更是世界对运河的态度。”制片人告诉记者,申遗成功的消息,将在最后一集结尾处说明。
而比起申遗结果,纪录片对于申遗这件“大事”的态度才更叫人嘉许,鲜有关于商业开发的畅怀,也没有那种轻浮的戏说,“运河申遗重要的不是复原,而是探寻如何为它注入更多的现代活力。”著名申遗专家顾风出现在纪录片中,在《拔根芦柴花》的歌声中,邵伯运河的风光映入镜头。“扬州是一座与运河同步兴衰的城市,我们为运河申遗是一种反哺之情、是一种敬畏。另外,我们更要将这种情感变成一种行动,影响子孙万代。”顾风说。 本报记者 孙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