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0: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12月06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化腐朽为神奇”
原野
  ◆ 原野(上海)

  2004年在英国艺术界举行的一项评选中,已故法国艺术家马塞尔·杜尚的作品《泉》打败现代艺术大师毕加索的两部作品成为20世纪最富影响力的艺术作品。所谓《泉》其实就是一个陶瓷小便池,这个小便池并非杜尚自己制作的,只是从商店买来,签上他的大名,并冠以《泉》的名字而已。杜尚的许多作品是将日常生活用品或工业废弃物品,如梳子、铲子、自行车轮胎等制作成艺术品,这种看似“不像艺术品”的“艺术品”,打破了艺术品和现成生活之物的边界,颠覆了传统的艺术理念,成为现代艺术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他被称为“现成品艺术的创始人”,作品并被视为“装置艺术品”,杜尚有不少类似这样的作品,例如《自行车轮》《巧克力磨机第一号》《晾瓶架》……

  其实艺术家杜尚的装置艺术大多是化腐朽为神奇,是彻底地把“艺术”做得“不像艺术”,影响了身后无数的艺术家。自此,便有木头、垃圾等开始堂而皇之地进入了艺术广场、展览馆和艺术殿堂。当然包括影响了中国的当代艺术,其中根艺便是一项。根艺是指受侵害导致腐烂、朽败而枯竭的没有生命力的树根(包括树身、树瘤等),通过根艺家构思立意,因材施艺,依势造型,使枯木现其精粹,展其天然风韵而形成的一种艺术,从而赋予了枯根“第二次生命”。

  国家根艺大师孙新,最近从废弃的杂木堆中拣出三件,经过反复推敲琢磨,以他那犀利睿智的目光,非凡脱俗的构思,高超精湛的技艺,成功地完成了《多情鸟》、《牛皮糖》和《跟屁虫》三件作品,从而又一次实践和证明了他“救残木败枝之中,将枯根变精艺,化腐朽为神奇”的传说。

  其作品一,由一个树瘤紧连着一根近8公分粗的树杆,二者比例大小很不相称,若将树瘤视作一个动物,则树杆很难处理。孙新经过再三揣摩,将那根粗杆雕琢成鸟喙,于是《多情鸟》活现了(图左1);

  作品二,是三个连在一起的树瘤,其中两个小的紧紧粘着一个大的,孙新通过认真对比、仔细思索最终形成两只雏鸡紧盯着母鸡的作品,《牛皮糖》出世了(图左2);

  作品三,由上下呈叠状树瘤连着一根树杆,孙新联想到2000年应中澳文化交流中心邀请,赴墨尔本举办个展时见到该国国宝考拉生动可爱的形象,于是创作了小考拉偎依着母亲的作品,《跟屁虫》诞生了(图左3)。

  自然造根,千奇百怪。根艺创作旨在天然材质上的提炼和发挥,每件作品没有雷同,这是根艺创作的魅力所在。乱而未朽之根,丑而怪诞之木,成为一件根艺佳作,离不开人的艺术构思与取舍加工。而作者的根艺创作才能高低是决定根艺作品优劣的关键。孙新从艺三十多年,有着丰富的经验和高超的技艺,十八岁就被中国近代根艺创始人屠一道收为入室弟子,从此专攻树根造型艺术。孙新擅长飞禽走兽造型,作品雄奇博大,融国画、书法、雕塑于一炉,取自然之势,溢自然之趣,达到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在数十年的创作实践中,他见根生情,触物托兴,巧用心计,巧借天然,创作了不少巧夺天工的根艺力作。

  今年六月,孙新将自己的根艺理论进行了归纳总结,并专门被上海复旦视觉艺术学院邀请到该校授课,反响热烈。

  (本文图片摄影 屠铭慈)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专栏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新民观察·要闻
   第A05版:广告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专版
   第A09版:专版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文娱圈
   第A12版:人物·评论/文娱圈
   第A13版:文娱圈/圈内圈外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新视界
   第A18版:新视界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家装专版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海外专稿/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建筑物语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名家示范
   第B08版:漫画世界/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新民拍卖俱乐部
   第B12版:博物巡览/新民拍卖俱乐部/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专版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夜光杯
   第B16版:阅读/连载
奇人吴稚晖
月下空鞍冷
“化腐朽为神奇”
申窑的“浪头”
新民晚报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B10“化腐朽为神奇” 2014-12-06 2 2014年12月0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