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6点,陪父亲去医院作检查。等着出租车的时候,有热情的女声从马路对面传来,是在招呼父亲。然后父亲那位熟悉的朋友飞快地穿过马路,来到我们这边,关切地询问去医院的事情。
真是惊讶,这么老清老早的,还会遇上熟人。这也就是小城镇的好处。
车子在洁净清幽的马路上飞驰,街面上几乎没有什么行人。小镇似乎还没有完全醒来。太阳却已经照在一片一片的树木上,让人对那温暖的一天充满了期待与信心。去医院检查完毕,父女俩乘公共汽车,从起点站可以乘到家附近。在医院穿廊走室,父亲不断遇到熟人,男的,女的,有医务人员,有探病的家属,皆是诚挚,微笑,关切。问是什么人,父亲答,是学生。父亲在镇上做过中学老师,教导主任,校长,从他二十来岁,一直到八十多岁,可见结下的善缘有多少!学生,学生的学生,同事,邻居,亲戚,亲戚的亲戚-----去一趟医院至回家,这一路上竟然有七八个熟人与之招呼,这还是在一个平常之日的早上6点至9点间。
忽然就理解了为什么父亲对小镇一往情深,不愿随子女迁居市区,也不愿作很远的旅行。也忽然理解了为什么父亲一直开朗乐观,他在充满温情的居所被肯定被关切被欢迎。
都说人很容易患退休病,那种从单位离开以后,突然的价值失落,突然的寂寞与空虚感。职务越大失落感也越强。人生的后三分之一,是社会价值向个人价值的转换。当一个社会过于看重人的社会价值时,那么,人老以后的那种失落感是必然的。我在医院看到那些白发苍苍的老人一个人看病,或者老夫老妻艰难相携时,必会黯然神伤,触景生情。如果子女都不把老人当宝贝,那么,老人们的自我价值感何来呢?
坚强独立,开朗自信的老人也有,身体棒棒,性情就活跃。但身边认识的老年人对自己生活满意的不多。医学界的朋友说,现在,老年人患忧郁症的很多。
“我年轻的时候身体可好呢,人老了,毛病一样样出来了。没办法,自行车用旧了还不是各样毛病都要出来!”挨着父亲做检查的一位老先生笑着说。他独自一人,但还算潇洒,看上去是知识分子模样,果然,以前是做技术工作的。
幸福、快乐,是因强大的存在感而滋生。你的生命是可贵的,有人尊敬你,有人爱护你,有人关心你。与你的交谈是有趣的,你的微笑能够感染人,你的经验听了有用。
对老人来说,自闭肯定是会忧郁的。交流才能带来心理的健康。与子女,与老友,与邻居。我们的社会变化太快太多,常常有人说话,人才会有真实的现实感。有些老人会脾气古怪固执,容易悲观泄气,其实还是因为他们缺乏安全感的缘故。
生命,像一场维护健康的战争,在医院你会这样感觉。当你鼓励你容易悲观的长辈时,那分明也是一场维护健康的战争,精神的,情绪的,心理的。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是必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