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小时集结完毕
“下达预先号令!”5月12日8时,随着上海警备区导演部总导演一声令下,演练正式开始。紧接着,数十公里外的某预备役师指挥部,立即召开作战会,拟制兵力装备动员征集需求计划。
半小时后,上海17个区(县)、6个直属局公司国防动员指挥所收到了动员征集需求计划。
“这次我们虹口区共需动员XXX名预备役人员参加演练,具体任务是……”在上海市虹口区,该区军地领导迅速下达动员任务。
5月14日下午2时,在浦东某预备役团兵员报到站,一名男子满头大汗跑过来,他是上海建工七建集团有限公司、预备役师直属工兵营二连沈健敏,“我是昨天下午在沈阳的工地上接到通知,我刚从浦东机场下飞机就打车赶来报到。”
“我上午从崇明岛赶过来的。”崇明堡镇居民、预备役师装备仓库预备役士兵王军说:“本来我明天就要出海捕鱼了,接到镇武装部的报到通知后,决定推迟几天再去,毕竟演练是大事情。”
近万名预备役官兵赶来报到,计划征用的装备器材也蜂拥而至。快速动员重在求快。演练中,该师采取分波次、分层次动员的方式,先收拢指挥所官兵,再收拢干部骨干,最后收拢普通兵员的办法,大大缩短了集结时间:近万名官兵、1600多件通用装备集结完毕只用了48小时。
“我宣誓……”昨天下午,该师及所属预备役团整建制齐装满员宣誓出征。行进的队伍里,记者看到了预任高级工程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有机化学家麻生明教授,也看到了很多集团老总,还有部分区县主要领导。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某变电站和水库遭袭,全市大面积停水停电,通信系统遭敌信息干扰,敌卫星对我阵地进行过境侦察……5月13日,该师指挥所先后接收到警备区导演部出的几组敌情通报。
依战而动,紧贴实战。演练中,上海警备区成立导演部并组成多个导调评估组,对每个点、每个环节进行全时导调,出了4组近30个情况。
“应对迅速,措施得当,但部分官兵行动缺乏敌情观念,人员和装备输送缺乏应有伪装!”5月14日,在某预备役团阵地集结地域,导调组立即给予不留情面的点评。
注重实战实训,强化训战一致,在实战化的演训中查找与打胜仗要求不符的问题,是此次快速动员演习的一大亮点。
某中心城区国动委指挥所,导调组的同志发现兵员集结地点与即将遂行的作战任务地点相距较远。原来,原定集结地域属城区中心,为了节约演练成本,他们临时将集结点改到偏远郊区。“如果只算经济账不算军事账,到了战时必将付出惨痛代价!”导调组及时纠正了这一问题。
“为让考核评估更加贴近实战,我们编印了《快速动员演练评估方案》,区分师本级、团单位和国动委3个类别,总共近400项评估内容。”导调组成员、警备区司令部动员处副处长刘伟介绍,每个环节都有量化标准和指标,逐条指令、逐项课目、逐件装备进行拉网式检验和评估。
昨天下午,演练还未结束,导调组就通过实例举证、数据分析、视频回放等方式,将“动员潜力数据更新不够及时”“流动性兵员管控不到位”“动员指挥组人员专业对口率不够高”等20余个问题短板一一列举出来。
本报记者 江跃中
通讯员 陈锡林 丁绍学 廖刚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