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以色列大街小巷,经常能听到“China,how are you!”的热情问候,看到一张张友好的笑脸。
以色列人对中国人的友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带着深深的感恩情节。当希特勒的屠刀向犹太人举起,犹太人逃亡世界各国。大部分国家板起冰冷的面孔,将他们拒之门外,有的甚至把他们关进集中营。而中国,那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同胞,毫不犹豫地接纳了他们。当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解说员说到“China”时,许多人流下了眼泪……
也许是同命相连,身处苦难更能体会苦难者的处境,不,是炎黄子孙骨子里的善良,我们的先辈接纳并保护了大批犹太逃亡者。许多犹太人从海上、陆地涌到上海、天津等地。善良的中国人民,冒死搭救犹太人的事迹,催人泪下,感人至深。
上海虹口一带不起眼的老房子,近年来变得不寻常。年年有从以色列等世界各地远道而来探访的犹太人,他们扶老携幼,流连忘返,深情、虔诚地寻访当年的“诺亚方舟”!
上海沦陷之后,日寇也曾策划灭绝在沪犹太人。有两条犹太人居住最密集的弄堂,一度被日寇前后出口焊上铁栅门,禁止他们出入达一年之久!被困在弄堂里的二千余人,竟然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是居住在周围的市民,路见不平,扶危济困,接二连三地采用“空投”方式,将面饼等食物掷过房顶,使犹太人渡过难关,生存下来。上海因此成为东方的“诺亚方舟”。
在以色列大屠杀纪念馆纪念碑上刻着:“永远不要忘记中国人!”以色列教科书上记录着中国人解救犹太人的历史事件,镌刻着他们对中国人的感恩之心。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色列人慷慨解囊,捐款一亿元。
富有者施舍搭救是一种美;贫穷、受人欺压,仍能施舍、给与,这才是一个民族真正的高尚与高贵。乐施好善、怜悯之心与富有、贫穷没有直接关系,而是一个民族、一个人内在光辉的充分体现。在自己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却能接纳异族逃亡分子。中华民族善良的一面,闪烁出最明亮的光辉,彰显了最美的德行,照亮了那个黑暗的年代。
患难之中见真情。中国人这一伟大的举动,让神州大地的百姓骄傲自豪。那是黑暗中的光明,照亮犹太人惊恐万状的心,给他们一个避难所,一个脱离死亡,走向光明的一个机会。今天,古老的中华古国又焕发了青春的朝气,如睡醒的雄狮,精神抖擞,意气风发,开始了崛起、腾飞的新长征。建立外交关系以来,两国的合作关系已拓展到文化、科技等众多领域。两国的价值理念、精神追求有许多异曲同工之处,尤其是文化交流更加深入。文化如水,润物无声;文化,承载着信仰的力量。愿文化插上爱的翅膀,飞翔在世界的每一个地方;让爱之光照亮更多人的心灵,像黑夜中的灯塔,照亮各民族前进的航线,引领生命航船找到前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