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教育落后,孩子们学历不高,因贫失学的更多。在他们漫长的人生中,熟语、农谚就是一本社会学教科书,教他们怎么处世,怎么做儿女,怎么做父母。
一家之本是母亲,关于“怎么做娘”的农谚,在乡村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我最早得知的一句,是“秧好苗好,娘好囡好”。这八个字说起来有点绕口,道理却浅显而深刻。后来又听到几句,越发觉得在农村,女性最重视的就是母德,既为儿女做榜样,更是为儿女谋幸福。如“买屋要看梁,娶媳要看娘”,说的就是母亲做得好不好,对儿女婚姻有决定性的作用。也有人把这一句说作“造房子看梁,讨媳妇看娘”,意思是一样的。显然,在农村当母亲最苦最累,有一句农谚——“吃尽滋味盐好,走尽天边娘好”——道出了儿女对母亲的血脉深情。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当东家在说“丈母看女婿,越看越欢喜”时,西家却在埋怨“强盗女婿贼外甥”(有的女婿“吃里扒外”)。怎么处理好家庭关系,农谚里有巧妙的引导,如:遇到“公要馄饨婆要面”时,“会做媳妇两面瞒”就是一个很好的应对策略。成个家不容易,所以团结最重要,“家火不起,野火不来”,这句话是对“里戳出”和“败家精”最有力的警告。
如果说,“人往高走,水往低流”、“不听老人言,吃苦在眼前”,说的是普遍真理;那么,“乖人不吃眼前亏”、“行得春风有夏雨”,就显得有点世故、圆滑了。不过从总体看,向好、向善,还是郊区农谚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