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海关统计,今年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5.2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5.9%。其中,出口3万亿元,下降4.2%;进口2.2万亿元,下降8.2%;贸易顺差8102亿元,扩大8.5%。
3月份当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91万亿元人民币,增长8.6%。其中,出口1.05万亿元,增长18.7%;进口8555亿元,下降1.7%;贸易顺差1946亿元,去年同期顺差为146亿元。
今年一季度我国进出口整体延续同比下降走势,经季节调整法调整后出口呈现逐月回稳势头。一季度,我国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值延续同比下降的走势。从各月情况看,经季节调整法调整消除春节长假因素,1月、2月、3月进出口同比分别下降6.7%、2.9%和3.3%;其中出口同比逐月回稳,分别为下降4.2%、下降0.8%和增长0.9%,进口同比分别下降10.3%、5.5%和8%。
今年一季度虽然进口降幅较大,但主要是进口商品价格持续低位造成的,实际上铁矿石、原油、铜等大宗商品进口量保持增长。一季度,我国进口铁矿石2.42亿吨,增长6.5%;原油9110万吨,增长13.4%;铜143万吨,增长30.1%。同期,我国进口价格总体下跌11.5%。其中,铁矿石进口均价同比下跌30.8%,原油下跌37.2%,铜下跌17.1%。
此外,一季度我国出口价格总体下跌4.2%,由此测算,今年一季度我国贸易价格条件指数为108.2,意味着我国出口一定数量的商品可以多换回8.2%的进口商品,表明我国贸易价格条件继续改善。
3月,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为31.6,较上月回升0.3,表明二季度我国出口有望逐渐回稳。
不仅外贸,近期发布的一系列经济数据都显示经济出现回暖迹象,比如,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2月份工业企业数据显示,去年工业企业利润持续负增长后,今年首次转为正增长;周一发布的PPI数据,3月份PPI环比上涨0.5%,是2014年1月份以来的首次上涨。发改委昨天也表示,一季度投资增速、财政收入等都有所回升。
无独有偶,昨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新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虽然分别下调2016年和2017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0.2个和0.1个百分点至1.9%和2.0%,但IMF分别上调中国2016年和2017年的经济增速预期0.2个百分点至6.5%和6.2%。IMF看好今年中国经济,与目前这些转好的中国经济数据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