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年底任期将满,遴选任命下任秘书长是联合国今年的一件大事。
12日至14日,8位候选人与联合国会员国举行非正式对话会,陈述各自“竞选”主张。这一历史性的“公开面试”是联合国加强遴选秘书长公开和透明度的重要举措之一。
这次竞聘与以往相比还有哪些不同之处?新一届秘书长将面临哪些挑战?我们请专家为您分析。——编者
1 秘书长遴选过程公开透明化
竞聘减少大国权力政治色彩
问:竞聘联合国秘书长需要经过哪些程序?这次竞聘与以往相比有哪些不同之处?
答:第九任联合国秘书长的遴选12日正式启动,8位联合国秘书长候选人开始接受联合国会员国的“公开面试”。7月份,安理会将开始对下任秘书长遴选的候选人进行审议,在统一意见后,确定一名推荐人选。9月份联合国大会再通过决议,正式任命其为秘书长。
这次遴选与以往最大的不同,就是在安理会讨论之前,秘书长候选人要进行公开亮相和辩论,以体现遴选过程的公开透明化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联合国宪章》第97条规定,秘书长必须首先由安理会推荐,然后由大会任命。《联合国安理会暂行议事规则》第48条规定,关于安理会向大会推荐秘书长人选的问题,应在非公开会议中讨论决定。《联合国大会议事规则》第141条也规定,在安理会对秘书长人选提出推荐后,大会应举行非公开会议,审议此项推荐,并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表决。事实上,也正是由于这种“非公开会议”和“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导致联合国秘书长的遴选过程充满了大国权力政治的色彩。
以联合国首任秘书长特里格韦·赖伊的遴选连任为例,1950年赖伊任期届满,他想谋求连任,美国极力推荐,但遭到了苏联的反对。联合国安理会举行了五次“非公开会议”也未能达成共识,最后只好将这一问题提交给联合国大会。苏联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动议,要推迟就是否支持赖伊连任问题做出决定,遭大会否决。美国则提出动议,要求将赖伊任期延长3年,获得通过。苏联认为大会决议明显违反《联合国宪章》,拒绝承认赖伊为联合国秘书长。可随后不久,赖伊又因为抵制麦卡锡主义泛滥对联合国的影响得罪了美国,导致美苏两个大国同时对赖伊不满,迫使他在1952年不得不提前辞职。
2 遴选秘书长除能力因素之外
还需考虑区域和性别等平衡
问:决定秘书长人选有哪些重要因素?
答:除了大国政治之外,区域国别之间和性别之间的平衡也是决定秘书长人选的重要因素。
在之前的8位秘书长中,赖伊来自北欧的挪威,第二任秘书长达格·哈马舍尔德来自北欧的瑞典,第三秘书长吴丹来自亚洲的缅甸,第四任秘书长库尔特·瓦尔德海姆来自西欧的奥地利,第五任秘书长哈维尔·德奎利亚尔来自南美洲的秘鲁,第六任秘书长布特罗斯·加利来自非洲的埃及,第七任秘书长科菲·安南来自非洲的加纳,第八任秘书长潘基文来自亚洲的韩国。
而从性别的角度看,这8位秘书长均为男性,因而,从区域国别和性别轮替的角度看,“东欧”、“大洋洲”以及“女性”候选人具有较大的优势。
当然,区域国别和性别因素并非下一任秘书长人选遴选的硬性规定,更关键的因素是能否胜任联合国秘书长的工作,换句话说,候选人的职业经历和专业能力是否适合联合国下一个五年或者十年(如果能够连任的话)联合国秘书长的工作议程,将是更为重要的考量。
3 落实发展目标将是核心任务
发展计划署署长具一定优势
问:新一届秘书长将面临哪些挑战?
答: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将在下一任秘书长的议事日程中占据十分突出的位置。作为现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的一项重要政治遗产,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于去年9月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通过。该目标体系既着眼于解决发展中国家的问题,也着眼于解决发达国家所面临的挑战,因而获得了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以及广大联合国会员国的一致认可,具有很高的国际合法性。
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三个新的特征:一是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发展议程既包括减贫、教育、卫生等传统基本生存问题,也涉及金融、贸易、工业化等经济领域指标以及气候变化、减灾等环境领域问题,兼顾经济、社会、环境三大领域,增强了发展的全面性和统筹兼顾性;
二是更加注重实现发展的路径。发展议程在强调加强南北合作,发达国家履行承诺的同时,也强调要将发展问题纳入全球议程,设定经济增长率目标,通过能力建设、技术转移、市场准入等方式,强化发展中国家造血功能,增强发展的自主性。
三是更加注重发展的全球联动。长期以来,一些人认为发展问题只是发展中国家的问题,但实际上,发展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面临各自的发展难题和瓶颈。发展议程要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落实相关目标指标,并建立平等的发展伙伴关系,让发展成为真正的共同目标,增强了发展的联动性。
从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角度看,联合国发展计划署署长海伦·克拉克竞逐下一任联合国秘书长具有一定的优势。在目标构成上,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与联合国发展计划署的战略关注基本一致,包括可持续发展、善治、维护和平、应对气候变化、灾害管理等。在目标实现方法上,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落实方法也与联合国发展计划署强调要通过综合方法实现发展目标的思路高度吻合。
长期以来,联合国发展计划署一直致力于支持各国政府将可持续发展目标纳入国家发展规划和政策制定,同时利用联合国在可持续发展及治理上的政策专长,为各国政府实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各阶段工作提供指导。这些都为在更大层面上落实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关链接
联合国秘书长候选人都有谁
公开角逐下一任联合国秘书长的8名候选人,4男4女,均具相当资历。他们分别是:
一、黑山副总理兼外长伊戈尔·卢克希奇:1976年出生,2010年12月任黑山总理,是全世界最年轻的总理之一。2012年12月至今,他任黑山副总理兼外长。
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保加利亚前外长伊琳娜·博科娃(女):1952年出生,曾任保加利亚驻法国大使、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常驻代表和保加利亚外长。2009年,当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成为担任这一职务的首位女性,2013年成功连任。
三、联合国前难民事务高级专员、葡萄牙前总理安东尼奥·古特雷斯:1949年出生,1995年至2002年任葡萄牙总理。2005年6月至2015年12月,他执掌联合国难民署十年,进行机构改革提高了难民署的效率。
四、斯洛文尼亚前总统达尼洛·图尔克:1952年出生,1992年成为斯洛文尼亚常驻联合国的首位代表。2000年至2005年,他曾任联合国负责政治事务的助理秘书长。2007年至2012年,任斯洛文尼亚总统。
五、克罗地亚前第一副总理兼外长韦斯娜·普希奇(女):1953年3月出生,2011年至2016年初,任克罗地亚外交和欧洲事务部长。
六、摩尔多瓦前副总理兼外长纳塔利娅·盖尔曼(女):1969年出生,是摩尔多瓦独立后首位总统米尔恰·斯涅古尔的女儿。2013年至2016年初,任摩副总理兼外长。
七、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新西兰前总理海伦·克拉克(女):1950年出生。1999年11月,成为新西兰历史上首位女总理,连任至2008年11月。2009年4月,出任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是该机构首位女署长,2013年4月连任至今。
八、马其顿前外长斯尔詹·克里姆:1948年出生,曾出任马其顿驻德国、瑞士等国大使,马其顿外长和马常驻联合国代表。2007年至2008年,他任第62届联合国大会主席,后曾担任联合国秘书长气候变化问题特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