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勒曼主义”初现端倪
分析人士指出,萨勒曼即位以来,沙特对外政策调整明显。一方面,沙特直接展开或参与军事行动,高调政治发声,与域内什叶派势力进行正面对抗,一改过去以金援外交、宗教外交和后台外交为主的传统;另一方面,沙特主动与域外大国展开多层面合作,降低经济、军事上对美国的传统依赖,大国平衡外交理念初现端倪。沙特从域内、域外两个维度入手的外交新思维,被不少学者称作“萨勒曼主义”。
遏止“什叶派新月”壮大
从地区维度来看,由于埃及受到2011年西亚北非动荡影响实力减弱,沙特阿拉伯作为逊尼派地区大国,希望担负起阿拉伯世界领头羊角色,直面什叶派力量在中东地区增长态势。
在叙利亚危机发酵及极端组织“伊斯兰国”肆虐的背景下,伊朗政府、伊拉克什叶派政府、叙利亚巴沙尔政府及黎巴嫩真主党之间的协作关系有所强化。一些媒体甚至评论,从德黑兰、巴格达、大马士革到黎巴嫩什叶派聚居区,一条“什叶派新月地带”正悄悄壮大。
为遏止这一趋势,沙特政府主导发起两次军事行动。2015年3月,沙特出兵空袭也门,打击什叶派胡塞武装。2015年12月,沙特组建一支由34个国家组成的伊斯兰国家反恐军事联盟,打击恐怖、极端势力,同时加大对叙利亚反对派武装支持,打击巴沙尔政权。美国《国家利益》杂志分析,沙特政府试图“展示肌肉”,促使逊尼派国家更紧密地站到沙特一边。
美国沙特关系现裂痕
从全球维度看,在美国调整其全球力量部署之际,沙特与美国的紧密关系也出现变化。虽然美国与沙特仍然保持着传统盟友关系,美国总统奥巴马也在萨勒曼即位后第一时间与其会见,但两国关系却因地区和国际形势变化而出现裂痕。
沙特政府先前曾敦促奥巴马政府对叙利亚巴沙尔政府、伊朗政府采取更为强硬的态度,但美国政府从自身利益出发,并不愿意替沙特等海湾国家出头,也不愿过深卷入教派矛盾中。今年初,美国还根据达成的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部分解除对伊朗的经济制裁,这相当于给沙特的对头“松绑”。在叙利亚问题上,沙特坚决主张叙利亚总统巴沙尔必须下台,但美国的立场并没有沙特那样坚决。
另外,随着页岩油开采技术日益成熟,以及国际原油价格持续走低,美国大幅减少了对海湾石油的依赖。
美国政府近来对海湾国家在人权和治理问题上批评调门越来越高,也引发沙特政府不满。
寻求与其他大国合作
在这些情况下,沙特政府转而寻求与其他大国加强合作。2015年10月,沙特副王储兼国防大臣穆罕默德·本·萨勒曼亲王前往俄罗斯访问。沙特称将有可能从俄罗斯购买武器并在俄投资,两国也考虑共同设法通过冻结产量稳定石油价格。
中东《观察》网站刊载的分析文章认为,在中东外部环境里,沙特由于军事、安全与经济等领域与美国密不可分,与美国关系仍是沙特外交的重中之重。不过,萨勒曼与外界多方接触,为平衡外交挤出了腾挪空间。 新华社记者 张远 邵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