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世瞩目的二十国集团(G20)杭州峰会甫一落幕,东亚系列峰会紧接着就在老挝首都万象拉开帷幕。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会议并对老挝进行正式访问。
亚洲国家连续举行如此高规格的首脑会议,反映了当今世界政治与经济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现象:亚洲的崛起已成不可逆转之势。在二三十年前,谁能想象18个国家的领导人齐聚老挝这个亚洲小国共商发展大计呢?
在万象举行的本次东亚系列峰会,考验在当前世界经济低迷发展乏力的大背景下,东亚是否能再次引领地区发展的势头,为全球发展提供强大动因。而李克强总理此行,也是着眼于深化中国与东盟关系,推动东亚地区合作蓄力前行。 ——编者
1
东盟成为合作“领头羊”
共同体建设进入加速期
问:本次东亚系列峰会有哪些亮点?在多边外交领域,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动向?
答:本次东亚系列峰会虽是机制性会议,但召开的背景有一定特殊之处,包括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东盟成立50周年,东亚峰会进入第二个十年等等,反映了东盟作为本地区合作的核心主体,已经发挥了重要的机制性作用。地区国家都自觉将该机制作为有益的平台,用于协商地区发展面临的挑战,也使得东盟的共同体建设进入了加速的轨道。
从议程的安排来看,东盟成员首先举行峰会,然后是“10+1”会议,东盟分别与中日韩等进行对话,随后则是“10+3”的地区综合性对话讨论,以及范围更为广大的东亚峰会。这个安排反映了东盟在地区合作中的“领头羊”作用。东盟作为亚洲地区历史最悠久进展较迅速的一体化机构,在地区合作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特别是在多边外交领域,东盟10个成员尽管未必利益相同,各自也有着不同的诉求,但在发挥东盟核心主体作用这一块,成员国是有高度共识的。东盟大部分较弱较小的国家能通过东盟的集体作用而得到发展的好处。
以东盟与中国合作为例,中国是地区经济的主要发动机,中国的发展为本地区其他国家带来巨大好处。东盟与中国的合作通过机制性安排,使东盟整体得到巨大利益,率先建立的自贸区极大促进了中国与东盟的贸易,目前正向年贸易额1万亿美元的目标前进,在此过程中,中国已成为大部分东盟成员的头号贸易对象。李克强总理此次与会,双方进一步加快合作的进程。从东盟的角度看,共同体建设显然是重点,东亚地区合作的前景是广阔的。
2
东盟规划展现发展雄心
选择五大领域“突破口”
问:本次系列峰会取得了哪些主要成果?中国在其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首先是东盟峰会达成“东盟互联互通2025年规划”,体现了东盟在未来发展中的雄心,希望大力推进东盟各国的基础设施,其中特别提到老挝的地位与作用。在东盟未来设计中,老挝将担当起中国与东盟互联互通的枢纽,这将极大地促进老挝的发展,也有利于中国与东盟的紧密合作。东盟将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物流运输、关税监管、旅游等五大领域作为突破口,加强相互之间及与中国的互联互通建设。
今年是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李克强总理在与东盟领导人举行的“10+1”会议上强调了双方合作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并提出了中国对未来的看法,即双方关系已从“成长期”进入“成熟期”。双方发表产能合作声明,应对海上紧急事态指导方针,以及适用“海上意外相遇规则”联合声明等框架性文件,这些文件指向了经济合作、安全战略相互确认原则等各个方面,完整地阐释了当前中国与东盟关系的特点和性质,其中产能合作显然与中方的“一带一路”倡议有关,特别是“海上丝绸之路”所涉及的一系列重大项目为中国-东盟关系的未来走向提供了扎实有力的指南。
在东盟与中日韩三国即“10+3”的合作方面,虽然三国之间有悬而未决的问题,中日韩自贸协定尚在讨论中,政治关系也存在一定变数,但三国一致同意在促进东亚地区合作方面是有共同利益的,而且三国与东盟的合作不仅惠及本地区,对陷入疲态的世界经济也将注入积极的动因。
东亚峰会自2005年成立以来已进行了10轮,是目前东亚地区成员最多互动也最为复杂的政治机制。由于成员多达18个,包括美俄印等非东亚国家,因此在利益诉求上很难形成共识。从这个角度看,东亚峰会的第二个十年究竟往何处去,是此次峰会的最大议题。但由于奥巴马任期将结束,下一届总统的外交内政都充满变数,因此美国恐怕也难以提出建设性的想法。
3
峰会冷处理“南海仲裁”
美日炒作分歧不得人心
问:本次峰会公报没有提及所谓的南海仲裁案,您对此如何看待?
答:本次系列峰会对不久前被炒作的南海仲裁案采取了冷处理方式,体现了地区各国的共同要求。
南海仲裁案的所谓“裁决结果”本身不但没有解决围绕南海主权权益产生的任何争端,而且客观上加剧了本地区出现冲突的潜在风险。以国际仲裁的名义行破坏地区稳定与和平之实,完全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
在此背景下,菲律宾新政府似乎倾向于采取更理性的态度,主动提出不在峰会上讨论南海仲裁问题,受到各方欢迎。而且,中国也期望菲律宾能够回到双边谈判的正确轨道上来,对菲律宾政府不久前派出总统特使来香港接触给予积极的回应,外交部也已经明确表示,欢迎杜特尔特总统早日实现访华。可以合理预期,如果中菲双边谈判全面恢复,则将给南海争端树立新的标杆,对其他声索方也具有启示意义。
由于南海争端本身已经受到域外势力的强大干扰,美国以此为抓手,顺势推动“亚太再平衡”战略,这个动机并没有丝毫减弱;日本则大力炒作,企图利用与其无关的南海争端打造围堵中国的“伙伴圈”。
这些域外势力在此次东亚系列峰会上仍然竭力要将南海问题提上议程,促使普京总统发表支持中国立场的声明。这类地缘政治争吵对东亚地区发展而言并非福音,但这些争吵不大可能压过本地区求合作谋发展的呼声。
从各方面情况来判断,南海仲裁案这一页应当已经翻过,需要各方思考的是如何维护好地区稳定与和平,基于此,中国与东盟外长的昆明会议已形成较强共识,包括不向有争议岛礁移民,进一步监督执行好“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在此基础上加快“南海各方行为准则”的制定进程等。这些进展向美日等域外势力显示了中国与东盟的共同目标,亦可视为双方愿意一起扎紧的“篱笆”,坚持炒作分歧扩大矛盾的做法是不得人心的。
4
“一带一路”给予老挝机遇
美国“功利外交”难达目的
问:老挝是本次峰会的主办国,在中国“一带一路”战略以及与东盟关系方面,能起到什么作用?
答:老挝是中国的亲密邻邦,政治关系一向良好,在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发展中给予中国很大的支持。老挝又是东盟成员中唯一为内陆紧锁的国家,发展有一定困难。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对老挝的吸引力很大,因为在“海上丝绸之路”的规划中,中国与东南亚的互联互通建设将老挝视为重要节点,无论是“澜湄计划”,还是中-老-泰铁路建设,都将帮助老挝经济走上较好的发展轨道。
随着中老铁路建设上马,预期中国参与的泰国铁路项目也将加快步伐,最终将使云南直通老挝泰国乃至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实现亚洲铁路互联互通的壮举。这将是“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举措,而老挝处于一个关键的节点,这个项目的最终目标将使老挝获得出海口,对其未来发展的意义不言而喻。
老挝作为本次系列峰会的主办方,在会议议程设置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老挝也迎来其外交的重要时刻,包括美国总统的首次访问。
奥巴马政府力推的“亚太再平衡”战略视东南亚国家为“支点”,除越南外,老挝柬埔寨缅甸等也都被置于其战略雷达屏上。但美国如果以功利的目的看待这些小国,不顾他国需要,一味挑动地区矛盾,目的是打造遏制中国的战略包围圈,显然这些小国将不胜其扰,并且也不大可能愿意做这类非此即彼的选择。
奥巴马在抵达万象前表示,美国将坚定维护其东南亚伙伴的安全利益,继续制造“东南亚安全必须依靠美国”的舆论,但美国当年根据所谓“多米诺骨牌”理论在越南打的那场不明不白的战争迄今在包括老挝在内的东南亚国家还远未结清,现在这种“东南亚安全要靠美国”的“理论”恐怕也很难得到认可。
老挝作为地区小国,最明白“以邻为友”的重要性,而在东南亚国家的外交实践中也可以观察到,这是有普遍意义的命题,美国一定要“揣着明白装糊涂”,只会犯下更多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