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1:康健园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10月10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规范治疗房颤
为了给中风“踩刹车”
史馥
  当心脏的心房处于快速紊乱的颤动状态,达到300-600次/分钟,失去了心房正常有效的收缩功能时,就发生了房颤。作为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最严重的危害是导致脑栓塞。心房在快速紊乱的颤抖状态下,失去正常收缩功能,此时瘀滞在心房内的血液容易形成血栓,一旦血栓脱落,随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处,即可发生血管堵塞。在近日举行的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第十二次全国学术年会上,与会专家就心律失常、心房纤颤(房颤)的预防和治疗进行了交流。

  房颤的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和抗凝药物治疗。然而今年5月公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指出,一项前瞻性观察性研究入选了我国20个急诊中心就诊的2016例心房颤动患者(54.8%为女性),其中只有16.2%的患者接受一个以上的抗栓药物治疗,68.4%的患者接受心室率控制药物治疗。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中,41.4%口服抗凝药治疗,只有26.4%的患者国际标准化比值达标(2.0~3.0)。

  此外,射频导管消融手术是房颤治疗的首选非药物治疗有效手段。但传统的房颤导管消融会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造成接触组织的浅表损伤,又妨碍射频能源渗透到组织深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室性心律失常诊治中心主任吴立群教授指出,冷冻球囊导管消融系统的能源和传统的射频能源不同,可以减少心内膜表面的损害,从而减少附壁血栓的形成,降低术中和术后脑血栓的危险。而且,冷冻球囊的设计,可以使得病变组织的损伤更均匀、更透彻,提高远期的成功率,并减少复发。

  合理的抗凝治疗仍是预防房颤患者脑卒中的有效措施,但也增加了出血风险,所以规范治疗更显得重要。专家还提醒,在此基础上,改变生活方式对于房颤患者远离脑卒中也大有裨益。戒烟限酒、避免情绪激动、防治基础心脏病、限制或不用含咖啡因的物质、避免熬夜、控制高血压和糖尿病等都能非常有效地改善房颤患者的生活质量,帮助患者远离脑卒中或其他血栓栓塞性并发症。史馥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新民邻声·话题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文体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文化
   第A1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保健/康健园
   第B03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B04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B05版:军界瞭望
   第B06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8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9版:新民环球
   第B10版:新民环球/讲坛
   第B11版:新民环球/讲坛
   第B12版:博览/新民环球
动脉硬化患者怎样控制胆固醇
“细胞自噬”对人类会有哪些影响
规范治疗房颤 为了给中风“踩刹车”
“联合用药”成为调脂方案研究方向
新民晚报康健园B01规范治疗房颤
为了给中风“踩刹车”
2016-10-10 2 2016年10月1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