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网视舆情~~~
网视舆情~~~
网视舆情~~~
网视舆情~~~
网视舆情~~~
网视舆情~~~
     
2016年10月10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网视舆情
告别烂片模式
何小手
  何小手

  十一黄金周的票房表现是衡量电影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窗口,今年舆论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唱衰烂片的声音越来越多。有媒体总结称,观众不再买烂片的账,依靠明星拉票房已然行不通。言下之意是,电影市场要回归审美,投机取巧只能一时圈钱,长远来看烂片必被抛弃。

  媒体的上述评论并非书生清谈,而是有足够的底气。其依据是国庆黄金周期间不同风格电影的票房表现,很多人拿《湄公河行动》和《爵迹》两部电影来做比较,两者营销模式和票房表现有所差异,前者是主旋律题材的商业化尝试,制作充满了好莱坞气息,场面、表演的水准都不低;而后者则可视为近年来中国特殊的类型电影,依靠高人气明星积攒人气,以粉丝作为主要的消费群体,按照以往的套路,尽管剧本和演员表现都不尽如人意,却往往能获得高票房,形成了烂片圈钱模式。但这种状况在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有所改观,有着上佳口碑的《湄公河行动》票房先抑后扬,而《爵迹》的套路俨然不再奏效。 

  高品质的电影获得市场回报,烂片则逐渐被市场舍弃,这本来是一个成熟市场该有的表现,如今却因为各种因素被扭曲。“劣币驱逐良币”在中国电影市场已经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舆论对于这样一个话题也是争议不断。过去一种常见的分析提到,国外也有烂片获得高票房的现象,但往往只是个别现象,依靠的是营销策略上的偶然成功,在成熟的电影市场,电影人不会投机取巧,编剧们煞费苦心,电影工业持续创新,市场才会买账。而中国电影市场近年来佳作罕见,反而是那些毫无新意、重复套路的电影获得高票房,尤其是粉丝电影的崛起,大有改变一个行业价值观的趋势。

  观众对上述状况感到不解,电影人也从中看到隐忧。今年发生在电影界的事件,比如票房造假,一度使得这种情绪急剧升温,而暑期档电影的票房表现已经引起人们的注意,外界纷纷质疑,目前中国电影市场是否只是虚假繁荣?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一种格局,至今没有明确的答案。粉丝电影大行其道的今天,人们似乎有了这样一种幻觉,中国观众的审美段位在下降,好片受冷落已成常态。但单纯将问题归结于观众似乎过于牵强,互联网因素这个重要变量倒值得注意。很少有一个行业像电影这样重视互联网的作用,电影上映前各种炒作,上映后水军刷分或抹黑现象层出不穷。去年,为应对网上对《恶棍天使》的负面评价,导演邓超在其个人微博上反复刷好评,这可能是中国电影史上一个重要事件,它宣告电影和电商一样,可能通过刷分刷出好口碑,继而迷惑消费者。互联网营销加上粉丝经济,造就了烂片模式,唯一让人庆幸的是,正如国庆黄金周电影市场的表现,这种套路已近尾声,至于能否激励电影人用心创作,扭曲的电影市场能否得到改观,则还是一个未知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新民邻声·话题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文体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文化
   第A1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保健/康健园
   第B03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B04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B05版:军界瞭望
   第B06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8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9版:新民环球
   第B10版:新民环球/讲坛
   第B11版:新民环球/讲坛
   第B12版:博览/新民环球
旅游“红黑榜”意义在曝光外
树不会长到天上去
旅游“性价比”
为养老插上“互联网+”翅膀
化学寿桃
告别烂片模式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5告别烂片模式 2016-10-10 2 2016年10月1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