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4:文体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国家话剧院艺术节上海演出季启幕
~~~国家话剧院艺术节上海演出季启幕
~~~国家话剧院艺术节上海演出季启幕
~~~国家话剧院艺术节上海演出季启幕
~~~国家话剧院艺术节上海演出季启幕
     
2016年10月17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绝不戏说法源寺里的英雄”
国家话剧院艺术节上海演出季启幕
朱光
■ 光绪与谭嗣同握手剧照 赵涵 摄
  国家话剧院导演田沁鑫的作品《北京法源寺》是第18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票房最火的话剧之一。昨天,她在文艺活动中心举行的创作谈上透露了自己绝不戏说英雄人物的创作态度——不仅贯穿于已经一票难求的《北京法源寺》,也包含19日即将上演的《聆听弘一》之中。与此同时,加上前晚于艺海剧院启幕的话剧《俺爹我爸》、11月11日在兰心大戏院上演的《特殊病房》,构成了国话在艺术节期间举行的上海演出季。

  还原历史与人物

  田沁鑫坦言,《北京法源寺》是根据李敖同名小说改编的,“直面了戊戌变法”。法源寺本身是一座建于唐代的寺庙,是李世民为征战高丽的死难战士而修建,“本身就有忠烈之气,于死者有义;后来雍正帝又改名为法源寺,于生者有情。”不少艺术作品对晚清、民国时期的人物都流于戏说,“我们不戏说,我们希望公正地看待政治家所处的位置。无论名士知识分子还是维新变法的志士仁人,他们没有一个敢放弃,没有一个不在推动政治格局的发展。”

  其实这些历史人物都不是俗人:“康有为是典型的知识分子,他给一个17岁的小朋友讲了一堂课,这个小朋友就顿悟了,这个人就是梁启超,梁启超也不是俗人,梁启超也是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开山巨匠……”《聆听弘一》展现的则是李叔同直至成为弘一法师的人生历程,也绝不戏说,而是突出“李叔同给予我的启示:自觉自律,不原谅自己。最终感受到人生是‘华枝春满,天心月圆’。”这两部戏,“一部是在呼告里达到理想的至境,一部是在聆听中获得人生的真谛。”

  观照人生与现实

  另两部话剧代表着国话的另外两条创作方向:观照当代青年人现实生活的《俺爹我爸》;搬演美国剧作家阿瑟·米勒创作的《特殊病房》。前者19年前还是中戏学生话剧,首演于北京人艺小剧场,如今复排,展现的是来自两个不同家庭、不同经历的男孩走进同一间宿舍后如何共同面对纷乱的外界生活,各自回忆起父亲的力量,如何带给自己巨大的影响。后者则是一部获得过托尼奖最佳戏剧提名的作品,讲述了一个充斥着贪欲的保险业成功人士,及其两个妻子、一个女儿、一个律师和一个护士之间纷扰的关系。人物的回忆,穿插、拼接起一个犀利严酷的故事,极度贴合当下社会现状的同时也带着批判性色彩。

  首席记者 朱光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神舟十一号太空之旅
   第A03版:神舟十一号太空之旅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新民邻声·话题
   第A08版:专版
   第A09版:评论/随笔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康复/康健园
   第B03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B04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B05版:军界瞭望
   第B06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8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9版:新民环球
   第B10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11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B12版:博览/新民环球
“绝不戏说法源寺里的英雄”
“长征”照耀永恒信念
“白日梦想家”上戏开展
我们如何复活“古乐”
台历
新民晚报文体新闻A14“绝不戏说法源寺里的英雄” 2016-10-17 2 2016年10月1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