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俄罗斯《消息报》称,以色列空军近期多次派遣战斗机轰炸叙利亚境内的目标,这些空袭行动的最高指挥官是北部军区(也称北部司令部)司令阿维夫·科察维少将,这让外界开始关注这位神秘将领的军旅生涯。
总是“欺负”叙军
自从2011年叙利亚内战爆发后,以色列成功将中东纠纷焦点从棘手的巴勒斯坦建国问题上转移走,让阿拉伯各国的注意力集中到叙利亚上。鲜为人知的是,尽管以色列标榜在叙冲突中“不选边站”,但它的视线从未离开过这个“中东支轴国家”,暗中追随美国削弱当权的叙利亚巴沙尔政府。2016年8月22日以来,以色列占领下的戈兰高地多次遭到叙境内的火箭炮袭击,尽管这些火箭弹可能来自激战中的叙政府军与反对派、极端组织“征服阵线”(原“支持阵线”)等多个武装派别,但以色列可不管这些,把报复的矛头完全对准叙政府军,9月4日到13日,按照北部军区司令科察维的命令,以色列空军战斗机反复轰炸了叙利亚库奈特拉省的多处目标。叙军没有坐以待毙,9月13日夜,叙军向来袭的以机发射两枚导弹,大马士革声称击落一架以机,但被以色列否认。
目前,叙军主力集中在该国北部,无力与以色列“两线作战”,况且库奈特拉省多数区域处于反对派控制之下,他们更容易发动袭击,以军却偏偏单找叙军“算账”,个中奥妙令人玩味。事实上,以色列越境打击叙利亚已是家常便饭,2015年底,叙军一度将大马士革地区的反对派逼到绝境,没想到以军突袭大马士革国际机场仓储区,炸掉刚从伊朗运来的军火,反对派从而获得喘息机会。专家认为,叙反对派得到美国支持,看似立场超然的以色列又是美国“最坚定的盟友”,因此美以一明一暗地操纵着叙利亚战局。
作为直面叙利亚的以色列北部军区的领导人,科察维坚持上述越境军事行动是“自卫行为”,强调不能容忍叙利亚战火“波及以色列控制区”。他曾在国家安全研究所表示:“以色列最直接的威胁是伊朗、黎巴嫩真主党利用叙利亚内战扩大势力。”以色列担心叙利亚巴沙尔政府邀请伊朗和黎巴嫩真主党出兵帮助平叛,作为回馈,巴沙尔极有可能将一些能够打击以色列城市的弹道导弹秘密转交给真主党,
亲历烽火硝烟
1964年,科察维出生在一个犹太教家庭,1982年高中毕业后加入以军,当年就投入黎巴嫩战争,因功升任班长。1985年完成后备军官培训后,科察维获得军官资格,先后担任排长、反坦克连连长、第101伞兵营营长。担任营长期间,科察维率部赴黎巴嫩南部作战,曾活捉一名真主党首领。由于表现出色,他被任命为第35伞兵旅旅长,提前晋升上校。有意思的是,成立于1955年、由中部军区控制的第35伞兵旅,有着“以色列总参谋长摇篮”的美誉,这里诞生过八位总参谋长。
2002年3月29日至5月3日,以军发起代号“防务之盾”的军事行动,打击巴勒斯坦自治区内的反以武装。科察维亲率第35旅参与围攻纳布卢斯的战斗,为避免大部队遭游击队伏击,他事先与友邻的装甲部队协调,装甲兵出动坦克摧毁城内房屋、障碍物后,第35旅分成多个分队,乘直升机空降战区,对残存的巴勒斯坦武装人员实施梳剿。战斗中,科察维亲自持枪参战,与对手逐屋争夺,以至于被媒体称为不怕死的“野小子”。“防务之盾”行动取得预期效果,以军重创了活跃于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杰哈德、阿克萨烈士旅等反以武装,就连巴勒斯坦领袖阿拉法特也被以军包围在拉姆安拉的官邸里,丧失了政治影响力。
2005年初,科察维被提拔为第98伞兵师师长,晋升准将。该师属于特战性质,绰号“火线师”,下辖第35伞兵旅、第89突击旅、第511伞兵旅(预备役)、第55伞兵旅(预备役)、第7298特战小队等,经常参加急难险重的军事行动。2005年8月,他改任加沙师师长,其间奉命从加沙地带撤军,把控制权让给当地的哈马斯武装。
坚持“张弛有道”
2006年,科察维出任以军总参谋部作战局作战处长,为进攻黎巴嫩真主党的部队提供作战计划。2010年,他出任军事情报局(艾曼)局长,晋升少将,其间承担了“防务之柱”、“护刃”等作战行动的情报搜集和分析工作,帮助以军精确打击哈马斯武装。与此同时,科察维紧盯伊朗核项目发展,2012年2月2日,他公开表示“伊朗已拥有4吨20%纯度的浓缩铀,如果德黑兰决定用浓缩铀来制造核武器,仅需一年就能制造四枚核弹头”。次年7月24日,他出席数百名情报军官毕业典礼,表示“伊朗核计划威胁到以色列的国家安全”。
2014年11月,科察维把艾曼局长的职位让给原指挥参谋学院院长赫齐·哈勒维准将,自己则接替伊尔·戈兰少将出任北部军区司令。该军区是以军四大军区之一,控制着地势险要的戈兰高地,承担对叙利亚和黎巴嫩真主党的警戒任务,战备任务比较繁重。可科察维信奉“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的理念,专门制定新的《军官与家庭指南》,对军区部队进行人性化管理。根据新指南,允许每名军官每周至少一次提前回家陪伴家人,每周四16时后不开会,周日值班军官可以晚些来办公室。科察维说:“军人也是普通人,作为家庭成员,他们有权在合适的条件下多陪一下家人,这样不仅能让他们的家庭关系更加稳固,也使得官兵们不必总是分心,再去找各种各样的借口私自离开基地。”科察维还经常走访部队,他本人习惯于周五与新入职的军官交流。 东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