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很多人都会受到口干、唇干、咽痛、眼痒等问题的困扰,他们大多习惯性地认为这是季节性的“秋燥”来袭,没什么大不了。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风湿免疫科汤建平主任医师提醒,秋冬季节气候干燥,人们确实容易受到秋燥的困扰,但身体发出的“干燥警报”有些是病理性引起的。如果眼干、口干同时发生持续3个月以上难以缓解,就需要警惕是否得了“干燥综合征”。
今年40岁的刘女士曾经拥有一口洁白的牙齿,自信爱笑。可是两年前,她发现自己的牙齿发黑,怎么也刷不干净,并且觉得口干,外出都得自备水杯,后来牙齿竟开始一片一片掉落,只留下残根。刘女士四处求医,苦苦寻求病因,终于在同济医院风湿免疫科找到了导致牙齿脱落的“元凶”——干燥综合征。
汤建平主任解释说,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以侵犯泪腺、唾液腺等外分泌腺为主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年女性更易患上。“像刘女士这样的情况就是因为口腔长期缺少唾液分泌,直接导致牙齿失去唾液腺的滋润、营养和冲洗消毒作用,患者逐渐出现严重的龋齿,牙齿变黑,小片状或粉末状脱落,最终只留下残根,这是干燥综合征患者的典型表现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干燥综合征和季节性的秋燥虽然都有口舌、眼与皮肤干燥等表现,然而性质却截然不同。汤主任说:“秋燥并不会引发内脏器官的损害,只要注意多喝水,饮食上多吃滋润的食物,必要时外用些药物调理,就可缓解。随着天气逐渐变暖,秋燥的症状也自然缓解。但病理性的干燥综合征则需及时到医院接受长期治疗,包括局部和全身的规范免疫治疗。”
汤主任介绍,干燥综合征会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如肌肉、关节、血管、呼吸道、消化道、肾脏、肺脏等,造成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如关节炎、肺纤维化、肝损伤、肾小管性酸中毒、肺动脉高压等。轻者影响生活质量,重者可危及生命。由于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不特异,因而误诊率很高。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原因还不清楚,关键是早发现、早治疗,维持身体器官功能正常。”汤主任表示,作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往往很难根治,只能控制病情发展。由于干燥综合征是免疫病、慢性病,药物发挥作用也较慢,一般药物治疗需要2到3个月才能见到初步疗效,持续用药需几年,因此需要患者的治疗要有耐心,规律用药及定期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