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销证明并无解释
成立于1983年的爱思强公司是德国半导体设备供应商,目前经营困难并陷于亏损。中国福建宏芯基金7月发布要约文件,拟以每股6欧元价格收购爱思强公司已发行股票,整个并购交易规模约6.7亿欧元。
德国经济部9月8日向中资收购爱思强案颁发“无危害证明”,意味着德国政府认为并购对德国公共秩序和安全不构成威胁。然而仅一个半月后,德国政府突然撤销证明。
德国经济部没有公开发布关于撤销证明的正式公告或解释,经济部发言人表示,德国副总理兼经济部长加布里尔多次提出干预该并购案。经济部国务秘书马赫尼希称,关于该并购案,政府尚不了解相关安全信息。
保护主义有害无益
爱思强公司24日发布经济部撤销“无危害证明”的消息,当天公司股价暴跌。
分析人士指出,德国经济部撤销证明恰在10月21日认购截止日,并且是在认购率已达65%,超过最低认购率50.1%的情况下,有故意阻挠并购之嫌,令投资者蒙受损失。
按现行法律,只有并购行为涉及电信、电力供应等具有战略重要性的行业,攸关德国国家安全和公共秩序时,政府才有权介入甚至叫停。德国经济界认为,政府扛起保护主义大旗、干预外资并购,对德国企业有害无益。
德害怕企业空心化
德国联邦并购协会总经理马德库里格透露,目前德国累计已有约200家企业被中国并购,经济部正酝酿一项新规,在必要时阻止欧盟外资本收购德国企业。
“很多德国人对中国收购行为有一种恐惧感,特别害怕中国的有钱企业把德国企业统统买光,那时德国企业就真正空心化了。”德国VPC战略公关公司总经理卡普斯说。
德国经济部国务秘书表示,在一些具有战略重要性的行业,经济部将加强对德国企业保护。他说:“今后我们在每一个具体案例中都将仔细审核:投资人到底是谁?资金来自哪里?特别当那些掌握关键技术的企业被收购时,我们还要调查投资人的动机。”
数据显示,中国海外并购已升至2070亿美元。“中国‘走出去’的势头无人能阻,虽然一段时间里有人会不高兴,但最终还是会选择合作。”前高盛银行家柯蒂斯说。钟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