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特别报道
     
本版列表新闻
~~~福建文化周帷幕昨晚拉开
~~~福建文化周帷幕昨晚拉开
~~~福建文化周帷幕昨晚拉开
     
2016年10月26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舞蹈有“方言”特色
木偶带“人性”光彩
福建文化周帷幕昨晚拉开
孙佳音
▲《丝海梦寻》中群舞一场景 科比 摄
▲《丝海梦寻》中的双人舞 本报记者 郭新洋 摄
  浓郁鲜明的闽南文化元素、丝绸之路沿途国家和地区的民情风俗,将本土文化和异域文化有机融合,以中国古典舞蹈独有的风格、体态、韵律和流动之美,追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昨晚在文化广场,由福建省歌舞剧院创作编排的舞剧《丝海梦寻》拉开了本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福建文化周的帷幕。

  福建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排头兵和主力军,在对外文化交流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福建也是我国海洋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拥有四、五千年的海洋文化历史,地域特色鲜明的妈祖文化、船政文化以及为数众多的“非遗”珍贵资源让闽南文化别具韵味。本届艺术节“福建文化周”将于10月25日至10月29日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包括舞台表演、“艺术教育”和“艺术天空”户外演出等板块。

  闽南风味足

  舞剧《丝海梦寻》讲述的是800多年前福建泉州一家两代水手远航西亚国家、开创海上丝绸之路的感人故事,全剧由《舟师如虹》《受命远航》《魂归大洋》《月夜盼归》《情满刺桐港》《逐浪丝海》构成,艺术地再现了当年泉州港千帆竞发、中外商贸文化沟通交流的繁华景象。

  对上海观众而言,除“一带一路”的盛大历史背景外,我们还能在这台舞剧中嗅出福建省依山傍海的独特地域文化气味,惠安女、火鼎公婆、高甲戏、提线木偶、陶瓷、南音、木凳舞、搓汤圆等闽南元素皆在剧中有所体现,还展现了颇具“方言”特征的闽南民间舞蹈特色。

  木偶技艺高

  昨晚同时在马兰花剧场上演的由泉州市木偶剧团带来的《赵氏孤儿》,则更具历史的意味。泉州提线木偶戏,古称悬丝傀儡,源于秦汉,至今仍保存有700余出传统剧目和由300余支曲牌唱腔构成的独有剧种音乐“傀儡调”。还保存了一整套精湛规范的操线功夫及独具特色的偶头雕刻、偶像造型艺术与制作工艺,是中国提线木偶艺术的不争代表。

  泉州木偶剧团创排的提线木偶戏《赵氏孤儿》,作为世界偶坛首台大型木偶戏悲剧,其创作思路突破了传统的“复仇”“大团圆”等结局,表达了忠臣义士前仆后继追求公平正义的悲壮主题。戏中多个木偶主角不仅“肢体”语言丰富,动作灵活生动,甚至还有大量的内心戏和对手戏,着力塑造了木偶角色的“人性”。

  非遗积淀厚

  今天,泉州市师范学院与泉州市南音传承中心将在虹桥艺术中心为沪上观众带来南音《凤求凰》。南音有“汉唐古乐”之称,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是传流至今的中国古老音乐乐种,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它古朴优雅、婉转清丽,在当代也拥有大量知音。福建省实验闽剧院带来的闽剧《双蝶扇》将于29日在虹桥艺术中心上演。

  闽剧,也称福州戏,是用福州话演唱、念白的福建地方戏曲剧种。已有四百多年历史,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9世纪末20年代初,“儒林”“平讲”“江湖”三种唱腔相互吸收,以“儒林”唱腔逗腔为主体,综合“平讲”之扬歌,“江湖”之小调和昆曲,唠唠等多声腔的剧种开始形成,并逐渐衍化为闽剧。因此,闽剧既有江湖市井的一面,也有园林书斋的一面。  

  本报记者 孙佳音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新民邻声·话题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财经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特别报道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阅读/连载
   第A23版:新民健康
   第A24版:新民健康大讲堂/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6版:汽车周刊
   第A27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A28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阳光体育/新民教育
   第B03版:新民教育/专版
   第B04版:校园内外·广告/新民教育
   第B05版:新民教育/阳光体育
   第B06版:专版/新民教育
   第B07版:专版/新民教育
   第B08版:蓝天下的至爱
舞蹈有“方言”特色 木偶带“人性”光彩
只是一个开始
《巴托克之夜》让人期待
新民晚报特别报道A16舞蹈有“方言”特色
木偶带“人性”光彩
2016-10-26 2 2016年10月2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