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光中学于1927年由李主一、刘晓等革命先驱创办,是中共奉贤县委的诞生地,奉贤革命的红色摇篮。学校秉承创校先烈李主一“布置洪炉铸少年”的教育理想,以“沐曙光、循大道”为办学核心理念,合道合心,自强自新,努力将学校办成一所有品质的特色学校。
理念打造铸“洪炉”之魂
曙光中学创始人李主一先生在建校之初有诗曰:“布置洪炉铸少年\年年春夏诵和弦\栽成桃李浓阴遍\文化中心岂偶然。”这是革命前辈关于教育观和人才观的经典表达,其思想至今依然熠熠生辉。
如今的曙光中学就是这样一座洪炉。学校以“布置洪炉铸少年”为学校精神;以“沐曙光、循大道”为核心理念与校训;以“学业与生活合一、教育与生命相融”为教育理念;以“循道、明道、弘道”为学校使命。遵循“宏豁有道、精微有序”的管理理念;践行“合道合心,自强自新”的办学要略;展望“择高而立,向宽而行”的办学愿景。
曙光的发展,寄寓了革命先烈和仁人志士的远大理想,凝聚了前辈先贤的教育智慧,充分解读历史并挖掘蕴藏其中的精神与文化内涵,使其成为学校特有的文化元素与教育价值观的体现,是学校文化建设与特色创建的重要依托。
在学校管理上,学校做到“宏豁有道,精微有序”。学校管理既立足制高点,开创一片让思想自由驰骋的天地,艺术地调动人的内在动力,让全员激情洋溢、心情愉悦地做事,又直面具体的“点”,具体的人和事,思虑周密,决策科学,服务到位,恪守规章,操作有序。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学校达成“内铸师德,外显师能”。曙光的教师要做德艺双馨的司炉人,一是以强化师德教育与实践,引导教师做充满爱心、品格优秀、业务精良、道德高尚、行为世范的教育工作者,把师德规范的要求内化为教师自觉的行为,形成“立德,立功,立言”的教风;二是以改革教师评价方式和创新教师培养模式为抓手,以教育科研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培养出一大批智慧型教师,造就一批品牌教师,力争有专家型教师脱颖而出。
在学生教育培养上,学校坚持学校教育、个人学习必须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密切关联、紧密结合、高度统一的做法,学生既要向书本学习又要向实践学习,既要善读有字书也要会读无字书,成为活读书,读活书的有用之才。与此同时,学校秉承“学校教育理应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和尊崇”的“生命教育”理念,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手段倡导学生认识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享受生命、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
新校搬迁搭“洪炉”之体
在市、区两级领导的关心推动下,2011学年,占地150亩、投资近2.7亿、环境优美、功能齐全、设施一流的曙光中学现代化新校区正式投入使用。学校把文化建设载体的构建称之为:布“洪炉”之体。在崭新的“洪炉”之体中,学校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曙光中学重视建设蕴涵学校精神特质和积极价值取向的各项物质文化环境,以达成教育熏染、润物无声的功效。个性化学校文化环境是学校特色呈现的重要物化载体,学校在整体搬迁重建时,抓住曙光新校建设的良好契机,在总体建筑格局的设计、校史馆(洪炉馆)的建造布展、独特校史景观与多元文化展示厅的建设、公共空间的布局、楼道的命名、温馨教室的创建以及学校视觉识别系统的设计形成等方面极力地体现出了曙光的学校精神特质和学校文化特征。
在建筑格局上,学校专辟出15亩土地建成的“主一广场”,不仅将老校区“李主一烈士纪念碑”复制搬迁,还在其侧精心修建了校史陈列馆——“洪炉馆”,这里是学校独特的校史景观,以创校时的校舍潘公祠为建筑样式,馆内展陈的主题为“沐曙光,循大道”,展厅在布局上分为主题厅、历史篇、发展篇、未来篇、梦想篇及互动厅等六个部分。“洪炉馆” 是曙光校园文化新景观,学校文化活动频繁在此举行,这里也是奉贤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数以万记的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前来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此外,学校南门的蕴含着学校历史沿革的七块浮雕、矗立在沐仁广场的“大道石”以及“洪炉”之门与“洪炉”之火的布局,凸显了学校现代文化与历史传统的无痕衔接。
课程建设丰“洪炉”之肌
曙光中学坚持全面课程、校本特色的课程建设观,在“学业与生活合一,教育与生命相融”教育理念指导下,以对校史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弘扬为抓手,遵循基础课程校本化、研拓课程多样化、大道课程系列化的建设思路,着力培养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实现师生综合素养的不断提升和学校特色的逐步形成。
在基础性课程教学上,学校着力推进“三导两精”教学范式,关注“学校实际、学生实情、教学实效”;推行“目标导引、预习导学、精讲释疑、精练反馈、分类辅导”的课堂范式。其实施步骤是:课前自学、课中互动、课后延伸;其遵循的原则是:目标取向原则、学生主体性原则、教师主导性原则、及时性原则、差异性原则。
学校实行多样化研拓课程,体现“校史特色、学科特点、学生特长”。通过校史课程显特色、学科课程求拓展、社团课程展特长、微型课程阔视野、专项课程促创新等不断丰富课程选择、发展学生特长、形成学校特色。
学校对德育课程“大道课程”进行系列化建设,达成“认知生动、情意触动、行为主动”,形成序列教育主题:高一为循道明目标、厚学养习惯;高二为明道求发展、厚能长智慧;高三为弘道显责任、厚道展抱负。曙光中学通过多种教育途径加以实施:学科渗透、主题教育、生涯规划、节庆活动、仪式典礼、自主管理、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促进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的个性心理、远大的志向抱负与完善的人格素养的形成,真正成为胸怀使命、肩扛责任、手握智慧、脚踏实地的新一代曙光学子。
上海市奉贤区曙光中学建校九十周年纪念日公告
薪火相传育英才,桃李芬芳满天下。
2017年金秋十月,奉贤区曙光中学将迎来90华诞。
1927年8月李主一、刘晓等革命先驱创办的曙光中学,是中共在奉贤的第一个党支部和奉贤县委的诞生地,是奉贤革命的红色摇篮。1978年被命名为奉贤县重点中学,1995年被命名为奉贤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通过奉贤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终期评审并获命名,2011年9月正式迁入环境优美、功能齐全、设施一流的崭新校区。
追求卓越,铿锵前行。复校至今,学校始终秉承创校先烈李主一“布置洪炉铸少年”的办学理想,坚持以曙光品质铸优良品性、促和谐发展。以校史为依托的弘贤育德工程特色鲜明,在市域范围深具影响。多年来,学校在社会上始终声誉斐然,大批曙光学子成为活跃于社会各界的精英才俊。九十年回溯,既为承传文化精神,更为凝铸新梦想,跃升新高度。面对教育发展新形势,一代代曙光人将继续秉持“沐曙光,循大道”的校训,与时俱进,开拓前行,力争把曙光中学发展为内外兼修、形神具备的知名品牌学校。
九秩华诞,盛载曙光人的光荣与梦想,为共聚母校情、师生缘、同学谊,进一步凝聚各方力量关注曙光新发展,学校定于2017年10月28日举行建校九十周年纪念日活动,诚邀历届校友、各界宾朋拨冗莅临,畅叙情谊,同绘蓝图。
即日起,期望历届校友、教职工惠赐各个时期的照片(特别是上世纪50到80年代的老照片,照片需注明拍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各种老物件(旧校徽、荣誉奖证、读书笔记及其他纪念物品等),复印件、扫描件亦可,同时征集个人论著成果、回忆文章、诗词曲赋、题词字画等资料。
特此公告,敬祈周知。
联系地址:上海市奉贤区奉城镇川博路100号曙光中学校庆办公室
联系人:宋宝国 莫显华
邮政编码:201411
联系电话:(021)57512900 57513983
电子邮箱:fxsgzxxq@163.com
微信号:shfxsgz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