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三周年
|新成绩新里程|5
上海自贸区要当好中国改革的掘进机、开放的破冰船,需要择天下英才而用之。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记者从浦东新区科技和经济委员会获悉,上海自贸区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自从去年揭牌后,将首次尝试对接境外顶尖人才与境内高端资源,于11月1日到4日举办首届“海外人才上海自贸区创业汇”离岸基地大型对接交流活动。这也是上海自贸区成立三年以来,又一个广纳海内外精英人才的重要举措。
引进人才 用上洪荒之力
上海自贸区的改革要不断向纵深推进,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的质量高不高、创新力足不足,是关键一环。
去年8月12日,上海自贸试验区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在浦东国际人才城揭牌,这是国内首个在自贸试验区内试点设立的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它成立的最大目的就是为上海自贸区用上“洪荒之力”,引进海内外精英人才和优质项目。
浦东新区科技和经济委员会主任唐石青在近日召开的“海外人才上海自贸区创业汇”发布会上透露,此次的“海外人才上海自贸区创业汇”和一般的创业活动不同,引进的海外人才也不是普通“海归”,而是倾向于自贸区发展的重点产业,向有丰富海外工作学习经历的人才伸出“橄榄枝”。这些优秀的海外项目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具有极强的现实操作性,有望在自贸区落地开花。
记者了解到,在活动之初,上海市科协和清华长三角研究院赴海外开展项目征集,共征集海外项目350个,分为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两大组别,邀请14名专家,分为两组对项目进行综合评判,筛选出142个优秀项目,通过定向邀请,最终确定122个项目前来参会。“‘完整性’和‘可行性’是本次参会项目商业计划书的主要删减标准,旨在吸引海外团队投身中国自主创新。”唐石青介绍。
探索模式 搭好创业平台
据悉,此次参会项目来自美国、加拿大、德国等13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来自美国项目占据一半以上。项目主要聚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移动互联网等领域,来自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领域的项目最多。拥有或正在申请专利的项目占比超过6成。
项目的背后还有大批优秀海外创业人才。统计显示,参会人才平均年龄40岁,其中30岁以下创业者20名;硕士及以上学历105人,其中博士73人,占比65%,有常春藤学习经历12人。同时,参会人员专业化程度很高,与会创业人才拥有丰富的海外学习、工作经历,平均海外工作年限为12.88年,在国际知名企业有高管任职或知名高校有研究经验的达57人,占比51.35%,对海外技术、经济环境十分熟悉。
承载此次活动的上海自贸区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总体定位是一个面向海外人才的、具有“区内注册、海内外经营”、空间载体功能齐全等特别优势的国际化综合性创业平台。它致力于探索离岸创新创业新模式,促进集聚海外创新创业人才及优质创新资源,并力争成为“海外人才归国创业首站”。
离岸基地建设目标是力争在3到5年内,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外人才、知名服务机构等高端创新资源集聚地,高端创业孵化项目的加速中心。同时,离岸基地将打造三大核心功能,一是海外高端人才和国际知名服务组织引进集聚功能;二是境内外创业孵化功能;三是专业服务保障功能,包括政策服务、专业服务、入驻服务和托管服务等。
多项试点 便利实实在在
上海自贸区管委会曾对区内企业进行调研,发现相当一部分企业对转型发展的关键人才—高层次复合型的经营管理人才需求强烈。调查结果显示,随着跨国公司业务整合的推进,财务、人力资源、行政、投融资等方面的管理人才正逐步成为企业招聘的热点。国际营运中心中有34%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紧缺,其中需要高级管理人员的企业比例达到16%。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校长孙海鸣认为,自贸区对两类人才产生巨大需求:一是跨国公司主导的供应链管理模式下贸易及与贸易相关的服务业对国际经贸类专业型人才的大量需求,二是上海自贸区体制创新催生出的对了解跨国公司业务、熟悉国际规则的高级综合性人才的大量需求。
为此,上海许多人才新政在自贸区率先试点落地。在上海自贸区扩区升级为“2.0”版后,率先试点外国留学生在自贸区就业。在自贸区实践中发现,一些跨国公司派驻中国的老总等高层次人才因为超过年龄限制被拒之“区”外,不利于引进高层次海外人才。为了推进国际化人才高地建设,逐渐放宽外国专家就业年龄限制,缩短外籍高层次人才永久居留证申办周期,简化外籍高层次人才居留证件、人才签证和外国专家证办理程序,探索集中办理“中国绿卡”窗口,扩大方便国际人士就医就学,延长国际中转时间等,让海外人才到自贸区创业就业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
创新举措 打通堵点难点
“只要提交一次材料,所有证件‘一站式’搞定,真是方便又高效。”在张江行政服务中心,乐天中国总部管理部行政副总监蔡晓青表示,“我们公司有很多韩国专家,这种改革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
作为海外人才的集聚地,近日,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管委会正式推出外国人证件“五证联办、平行受理”的新模式,为创新人才的出入境提供更便利的环境。
还有一大波关于人才的福利正在袭来。本月13日,《国家外国专家局、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推进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国际人才试验区合作备忘录》在上海市人民政府签署。
备忘录的签署,预示着即将出台的各项人才创新举措,将极大地推进张江打造国际人才高地和海外人才引进的“样板间”,为进一步集聚海外人力资源、推进建设国际人才高地注入一剂“强心针”。
据悉,备忘录共提出了4大方面21项创新举措,包括开展创新政策的先行先试、建立健全国际化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外国人才管理服务机制和探索实施市场化用人机制等。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未来的张江、乃至整个上海自贸区,将打通更多的人才集聚堵点难点,让这块热土成为国际一流创新创业人才汇聚之地、培养之地、事业发展之地、价值实现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