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70余名消费者与多名教练维权遭遇困境
~~~70余名消费者与多名教练维权遭遇困境
~~~70余名消费者与多名教练维权遭遇困境
~~~70余名消费者与多名教练维权遭遇困境
~~~70余名消费者与多名教练维权遭遇困境
     
2016年10月26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MT健身工作室老板拎包跑路
70余名消费者与多名教练维权遭遇困境
徐驰
  想去练“人鱼线”“马甲线”,不想才上了一节课,就遭遇健身房老板“拎包跑路”。近日,市民王先生作为70余名受骗消费者的维权代表打进本报962555热线,诉说他们碰上的烦心事。

  才上一节课 老板就失踪

  9月,王先生来到家附近的MT健身工作室体验了一次私教课程,感觉不错的他于9月27日签了一个简单的私教合同,一次性付清半年48节课程的钱款。10月13日,王先生看到工作室的“李老板”和教练们在朋友圈里发了一条消息“由于健身工作室要拍摄宣传片,得停课三天(10月14日-16日)。”

  三天后,王先生收到教练的消息,称老板已“消失”。“电话关机,微信不回,健身工作室门被锁住,只在门玻璃上贴了一张纸,写着‘暂停营业’。”面对着突如其来的变故,王先生顿时傻了眼。“我才上了一节课,谁来补偿我的损失?”

  “不仅仅是会员,我们也被老板‘坑’了。”原该工作室的一名私教夏先生告诉记者,连他在内的3名私教上个月工资至今也没有领到。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在教练组织的微信群里,“受害”会员已至少有70余名。“每人所付款项不同,从几千元到几万元的都有。”

  只见小纸条 善后事难了

  连日来,记者分时段多次拨打该健身工作室原负责人电话,却始终没有人接听。记者来到苗圃路上的这家健身工作室,看到大门上贴着一张纸,上面写着:“本公司因故暂停营业。相关事宜请联系刘先生(附手机号)。”记者当即拨通了刘先生的电话,他承认健身房不是停课,而是老板已经“走”了,下一步会由别的健身房前来移走设备,接纳会员,让会员们将自己的课程完成。

  貌似还算靠谱的善后方案,但当记者希望了解究竟是哪家健身房来接手,以及确定的时间,刘先生却始终不愿明确回答,他强调:“近日会贴出后续公告的。”对于刘先生的答复,王先生气愤地表示,从未有人告知过会员们这些所谓的“解决方案”。

  频演跑路剧 实质为圈钱

  健身房“跑路”“不开门”引消费者“众怒”的事件,今年来本报已曾多次报道。

  如在收取“会费”后,会员们却迟迟等不来健身房开张(详见本报4月17日A5社会新闻版《单吉健身房只收会费不开张》);开在家门口的健身房,就这样“闷声不响”地“蒸发”了(详见3月14日本报A13社会新闻版《预付卡频演“圈钱跑路”戏码》)。

  对此,市消保委法务部主任汪鸫表示,许多健身房在设施、设备都没有落实的情况下,就开始大肆招募会员,收取“会费”,本质上是一种“圈钱”行为。然而,等到兑现承诺开门营业的时候,不少企业就念起了“拖字诀”,甚至面对消费者们的诉求不理不睬。“很多都是‘拖’着消费者,迟迟不开店,企图不了了之。”

  汪鸫告诉记者,这类企业在不断发卡的同时,风险也在不断地累加,“涉及的消费者越来越多,金额越多,容易引发消费者群体性的事件。而随着资金的窟窿越来越大,商家补救的能力越来越捉襟见肘,消费者要想全额拿回金额的话更难。”

  汪鸫建议,消费者买美容和健身的预付卡要控制在一定的额度内。“可能享受不了最高额度的折扣优惠,但是相对安全。如果商家失信了,关门跑路了,损失也不会太大。”汪鸫坦言,预付卡模式已经深入人心,几乎在零售、美容美发、餐饮、教育、培训、健身、摄影等行业,都有预付卡,几乎是全领域的。目前,大量的中小企业也在大量发卡,这部分企业该怎么发展,也是一个严峻的课题。“许多企业甚至连发了多少卡也不自知,给市场带来了高风险。”

  “消费者的理性,相关部门的监管,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我认为这是规范行业的几个抓手,只有这样才能让它在正常轨道上跑。”汪鸫表示,如今私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也已然成为不少企业往外推的“主打产品”,而私教的资质却无法认定。

  “如今,‘私教在,健身房跑了’,或者‘健身房在,私教跑了’的案例时常发生。”汪鸫表示,跑路问题的根本在于失信成本远低于守信成本,慢慢演化成逃跑经济。“尤其是年底,资金爆掉的问题可能会显现出来,消费者需要特别警惕。”

  引入“评级” 公开诚信度

  汪鸫还建议,相关行业协会制定类似评定企业诚信度的“黑名单”和“白名单”,并向社会公开。

  “美容院、健身房等屡屡‘跑路’,我认为这背后折射出的是我们相关主管部门与行业协会的监管缺失。”汪鸫表示,如果放任这类不良企业“野蛮生长”下去,不仅消费者受害规模和金额会进一步扩大,也不排除会酿成更严重的后果。“类似情况在各行各业都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必须呼吁相关部门,该罚一定要重罚,该关一定要关停,切实保障消费者们的合法权益。”

  本报记者 徐驰

  【业内人士话短长】

  记者采访了几位健身行业内的资深经营者,他们告诉记者,目前许多小型健身房(studio)频频“短命”,陷入“逃跑模式”,主要原因有三:

  首先是经营者对健身房整体规划和盈利系统一知半解。据了解,不少创业者之前是其他健身房的私教,他们往往凭着一腔热情出来“单干”,但往往对这一行的情况并不熟悉。

  其次是对风险的预控和把握不足。投资与回报不一定立即成正比,还伴随着一定程度的风险,一旦把控不足,随时有资金链断裂的可能。

  再次是对竞争的预估不够。他们表示,随着初期创业精神的慢慢淡化,不少小健身房的经营者忽视了制定应对竞争的对策,投入有限,产出又达不到目标,这会给经营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不少“扛不住”的经营者只能选择“跑路”。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新民邻声·话题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财经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特别报道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阅读/连载
   第A23版:新民健康
   第A24版:新民健康大讲堂/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6版:汽车周刊
   第A27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A28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阳光体育/新民教育
   第B03版:新民教育/专版
   第B04版:校园内外·广告/新民教育
   第B05版:新民教育/阳光体育
   第B06版:专版/新民教育
   第B07版:专版/新民教育
   第B08版:蓝天下的至爱
与民分忧 为民解难
MT健身工作室老板拎包跑路
回音壁
贪白食害己
非机动车与行人违法还是顽疾
新民晚报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A06MT健身工作室老板拎包跑路 2016-10-26 2 2016年10月2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