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 助
“1000多个剧组的申请,我们没有拒绝过一个。”上海影视摄制服务机构负责人于志庆告诉记者,只要出示相关机构批准的影视拍摄许可证和公司营业执照,剧组就可以获得免费的服务,包括取景地安排、消防车使用、直升机协助等等。“机场、监狱、地铁站、繁华闹市封路一些难办的取景地,我们都曾想尽办法帮助剧组完成拍摄。”
机构成立至今,所受理的940余起案例全部达标。《微微一笑很倾城》取景圆明园路,出动了数辆消防车模拟下雨环境,圆明园路狭窄,却是交通要道,为了保证剧组的拍摄进度和民众安全,陪着剧组工作到凌晨3点;《我的老婆是80后》要拍摄静安区的一处居民小区,当天恰逢市文明小区评比,拍戏要求被拒,剧组近千人工作停滞,通过机构工作人员各方协调,最后终于令拍摄顺利完成。
机构至今只有5名工作人员,要负责前端受理、政策咨询、终端服务、各区联动、数据合并等各项工作。于志庆坦言,巨大的工作量有时也让他们力不从心时,常常靠“一咬牙”才能解决问题。但他也相信,压力越大希望越大,“摸着石头过河,一步步来”。
成 熟
成立时间短、知晓度不高,协调时多费唇舌,是上海影视摄制服务机构最初面临的困境,有些涉及到利益层面的问题,也会成为提供服务的阻滞。
“开始的时候,我们是凭着一腔热情。没有经费,就依靠人脉,用电话、走访的方式逐渐拓展联系圈,慢慢形成体系。”为了缩短服务时间,机构的工作人员常常在完成一项特殊的拍摄协调任务后,把流程做成小卡片,发放给剧组。从最初常常被问“你们哪里的”,到如今,机构已经和部队、公安、机场、地铁、火车站等地建立了常态化的联系,“上海铁路局甚至还主动打电话给我,说找到一个很老式的站台,可以为拍摄提供场地。”于志庆有些得意。
成熟、完善的服务吸引到更多的影视作品在上海立项。数据显示,2015年,上海影视摄制服务机构受理电影备案立项申请有283部,比2014年增长了近五成;而今年仅到10月份,申请数量就已经达到了662部。上海出品的电影票房不到半年即达10亿元,早早超过了去年的总票房。
数据显示,机构成立的2年时间里,有600余家中央、外省市和境外影视企业与机构落户上海,其中不乏阿里影业、博纳影业、腾讯影业等大型影视企业。众多著名导演和演员也开始把影视创作的重心逐步移到上海,纷纷成立个人影视公司,上海影视制作群落日益壮大,影响力逐步彰显。
创 新
于志庆告诉记者,因为工作做得细致,如今有不少剧组都会来找机构帮忙联系外地拍摄地。“比如有个片子叫《带着孩子看世界》,我们帮忙联系了福建漳州、南京等地方。虽说这是个案,但也给我们提供了新思路,未来,我们的服务肯定要跨区跨市。”
今年,机构新成立了一个国际组,专门为一些合拍片提供服务。如果有中国电影要走出国门,去国外取景拍摄,机构也可以跟当地的领事馆事先取得联系,为电影人牵线搭台、提供方便。 本报记者 张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