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只有一次发了火
司徒爷爷被监禁,父亲被软禁,家里的生活还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是没了生活来源。1937年,日伪政府知道傅泾波的社交能量,曾想请他出任海关总监一职。这可是个很多人想得都得不到的肥缺,却被傅泾波一口回绝,现在傅泾波被软禁在家,家中一二十口人的生活顿时没了着落,幸亏傅泾波平时侠肝义胆结下的好人缘,经常会有朋友拎着米面前来接济,冬天没到下霜,过冬所需的煤炭柴禾,就已经有人运送上门了,所以,虽然日子艰苦,经常吃的是黑豆、杂面,但一家人还不至于饿肚子。刘倬汉还让玉华买来胡萝卜和红菜头,蒸熟了给大家吃。胡萝卜和红菜头含有人体必需的糖分,可以增加营养。
能常来傅家探望的,都是些不怕日本人的人。譬如王克敏,身上有个伪政府的职务,行动自由,也能弄到紧缺物资,所以他的经常光顾为傅家解决了不少问题。还有个叫张燕君的,长得高高大大,听说很有背景。他也常来,来总不空手,有时是一袋面,有时是半袋米,傅泾波也不跟他客气,拿来什么就叫下人拎厨房去,一副理所应当的样子。还有一位就是“民国四少”之一的张伯驹。张伯驹也是旗人,跟傅泾波一样酷爱京剧,两人是朋友,以前倒也不常串门,但知道了傅泾波眼下的状况后,反倒经常往来了,他的妻子潘素还特地为傅泾波画了幅山水题了泾波先生的名号差人送来。
知道一举一动都有人监视,为了不给家人和朋友招惹是非,傅泾波干脆“画地为牢”,把自己关在家里。车房旁边有个院子,为了打发时间,也为了改善家人的生活,傅泾波在院子里养了一大窝鸡,足足有三四十只之多,早晚喂食,精心看护,不但把鸡养得个个肥美,还培养出了感情。为了不让大家打鸡的主意,他给大家下了道禁令,只能吃蛋,不许杀鸡。
尽管傅泾波足不出户,日本人还是不愿轻易放过他,经常会有背着枪的日本兵上门,二话不说就把傅泾波带走,关个一两天才放回来。当时的宪兵司令部就在如今北大红楼的二楼和地下室,只要傅泾波一被带走,刘倬汉就会担惊受怕彻夜难眠,直到傅泾波安全回来。
海澜家对门的那户人家,父亲也是帮日本人做事的,可那天海澜亲眼见几个日本兵进了对门搜查,不大会儿,又进了自家的门。等日本兵走后海澜回家打听,才知道对门那家的儿子是共产党,有一台无线电收音机被搜了出来。日本人不知从哪得知父亲也有一台,让父亲上交。父亲的那台收音机其实就藏在书房里,推说坏了扔了,日本人居然信了,也没搜。
傅泾波平时话少,待人接物彬彬有礼,很少对人发脾气,只有一次发了大火。那天有人送来几张戏票,是梅派的著名戏码,刘倬汉让孩子们换上衣服,准备带大家去看戏。自打日本人进城,家里就一直没有笑声,难得有戏看,自然个个兴高采烈。邓树生的车子一直停在车库里,闲着,听说有戏看,他也高兴,连忙说开车送大家去戏院,自己也好蹭戏看。正说得开心,忽听哐啷一声响,傅泾波书房里的痰桶被摔到了客厅前,把所有人都吓了一跳。随即听到傅泾波大声说,“国难当头,还去看戏!”全家鸦雀无声,谁还敢回嘴啊,只好一个个悄悄回房去了。戏没看成,让海澜很沮丧,要知道,那天的戏码里有她最喜欢的“小放牛”啊。
海澜家里有条狗,长得很漂亮,黄黑色的毛,黑眼睛,有点像德国黑背。那狗是在海澜的再三哀求下母亲才让她养的,平时灵活乖巧,极通人性,但遇到街上的恶犬,它又会极其凶悍地护卫主人,所以海澜为它取名“老虎”。有一天,李春忘了关大门,“老虎”一溜烟跑了出去,正好在大街上遇到三个日本宪兵,平时从不随便咬人的“老虎”忽然发起威来,在一个日本兵的大腿上咬了一口,日本人疼得哇哇叫,举着刺刀就追,说来也怪,见到熟悉的家门,“老虎”居然过门不入,拼命带着日本人在各个胡同里绕圈子。到了晚上,也不见“老虎”回来,大家非常伤心,以为“老虎”一定惨遭日本兵杀害,谁知等天黑透了,它却回来了。海澜那个开心啊,抱着它不停地亲,奶奶还宣布,今后谁都不许打“老虎”。后来老虎得病死了,海澜把它埋在后院的竹林里,还给它竖了一个木头桩子的“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