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不少人开始觉得胃口大开,想着如何去进补、贴秋膘,于是饭桌上鸡汤、骨头汤、滋补的中药材不断。然而,静安区中心医院中医科副主任李秀娟副主任医师提醒,在进补时,切记不能盲目进补,小心身体越补越虚。
有些人习惯于冬令进补,因此在深秋也选择了冬令进补的方式补身体。但是,李秀娟强调,深秋与冬季的气候特点不同,因而进补方法也是不同的。她解释,中医秋季在五行中属“金”,在人体五脏中对应的是肺;冬季在五行中属“水”,在人体五脏中对应的是肾。
因此,养生方面,无论是饮食、起居、情绪调整还是运动方式都是不同的。以饮食调补为例,霜降宜平补,重在润肺。冬季宜温补,重在补肾。
那么秋季究竟应该如何吃些什么?李秀娟表示,中医治疗疾病和养生的特色在于因地、因时、因人的不同而选用不同的方法。所以秋季进补,也不能完全拘泥于“滋阴润肺”的原则,根据体质的不同,可以选用不同的食物、药物进行“平补”。气虚的人,可以吃些补气的食物,牛肉、鸡肉、山药、莲子等,也可以用党参、白术、山药等中药煲汤或煮水喝;血虚的人,食物可选用乌骨鸡、猪肝、赤豆等,中药可选用熟地、当归;阴虚的人,食物可选用燕窝、百合、生梨等,中药可选用麦冬、玉竹、枸杞、百合等;阳虚的人,食物可选用羊肉、桂圆、虾等,中药可选用淫羊霍、杜仲、菟丝子、杜仲等。
本版活动为公益活动,不向参加者推荐医疗服务或者其他商品,相关信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