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芭蕾舞女
世人都知道德加以画芭蕾舞女而著称,这次展览中,观众可以看到德加创作的芭蕾舞女练习或者休息的场景作品。因为创作时艺术家已进入晚年,画风粗粝随性,注入了全新的现实主义追求。
青铜雕塑《十四岁的小舞女》与一般观众认识到的芭蕾舞演员挺拔的站立姿势不太一样,她的脖子微微向后梗着,下颚又略略抬起,好让身后她引以为傲的美丽长辫子不受干扰地荡起。德加为了研究创作对象的三维体系,做了很多蜡塑,在德加逝世后大多数被浇铸成了青铜像,且在浇铸前未进行修复,因此青铜像完全复刻了原版雕像的裂痕和残肢,其中就包括这个小舞女。1881年,这个雕塑的原型蜡像得以公开展出。
工作室场景再现
美术史专家、上海大学教授马琳告诉记者,德加绘画实验的一个部分,就是表现瞬间的真实,这种真实更多的是感觉的真实。这次展览中包括一组女人沐浴场景的素描粉彩作品,德加笔下的浴女往往是在自己家中沐浴的现代女性,处于沐浴中的各种真实姿态,仿佛对画家的存在浑然不觉。
为了能让进入展场的观者对19世纪末巴黎的艺术氛围有所切身体会,在浴女的展出部分,还原了当时艺术家描绘的现场——洁白的浴缸与撒着红色玫瑰花瓣的浴室,屋顶上悬着散发出金碧辉煌气息的水晶吊灯,一派繁复的巴洛克风格。主办方介绍,门口的那堵由盛开的玫瑰花组成的花墙,就是隐喻着当时巴黎的浪漫,以及凝固于德加作品中的舞女们稍纵即逝的青春。
在摄影术尚未普及的时代,事物瞬间变化的姿态吸引着艺术家德加,在德加的作品中多表现人物动物的一个动态瞬间,展览中就有根据德加所作的马匹蜡模而浇铸的青铜雕塑展出。
展览中不多见的是德加的几幅肖像画,据悉,是他1880年听罢杀人犯的庭审之后所绘。肖像画原本专属宫廷,艺术家因为对通过面部特征归纳人物性格的方法产生兴趣而进行的尝试。
藏品劫后重生
除一幅例外,本次展览中所有画作一度都是知名艺术商安布鲁瓦兹·沃拉尔的藏品,系他在1917年德加画室的拍卖中购得。沃拉尔1939年因车祸逝世,包括德加画作在内的许多珍贵现代艺术藏品都传给了他的年轻助理埃里希·斯洛莫维克。1939年,二战爆发,斯洛莫维克回到了自己的祖国南斯拉夫。他希望成立一家博物馆,但随着德国军队入侵,这一愿望灰飞烟灭。他与数千名犹太人一同被俘,最终于1942年在集中营里丧生。斯洛莫维克短暂而悲剧的一生随着藏品流传了下来。1949年,藏品被赠予了贝尔格莱德的国家博物馆,并珍藏至今。
特约记者 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