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观看影片《湄公河行动》前,它已成为10月票房冠军、8.2分的豆瓣评分、开创主旋律电影新模式等各种美誉,有人说此片“口碑炸裂”,但我在观后,却有一点不足之感憋在心里。
应该说,论动作片这一类型来看,此片在国产片中是一次完美升级。不仅是警匪之间激烈枪战、紧张飙车、飞艇追逐;还是警犬撕咬、人体爆炸、丛林野战……场面堪称惊心动魄,精彩纷呈。银幕上,吸毒孩童玩耍俄罗斯转盘手枪时的震撼,漂亮姑娘打毒针时的癫狂,缉毒犬极速飞奔闯过雷阵弹雨时的惊险,毒枭集团的凶残猖狂以及杀人如麻,均真实地令人看到了犯罪集团及毒品对社会、对国家的危害之极。中国警方紧急出击“金三角”,更让人看到了中国公民在人身受到侵害时,国家的强大保护力量。
但平心而论,虽然《湄公河行动》视觉冲击力确实很强也很炫,令人有一种喘不过气来的危机感、急迫感,甚至不逊色于好莱坞的惊险刺激;但除了场面震撼、情节紧张、动作激烈之外,在人情展开、人性挖掘上却是短板。换句话说,虽有一种打击犯罪、讴歌英雄的热情贯穿始终,但人物刻画却被淹没在令人眼花缭乱的动作之中,正邪两种力量交锋也没有心理上的张力,更没有聚焦毒品惨案背后的人文关怀,没有面对种种丑恶之后的人性升华。可以说,影片中的人物都有点简单化、概念化。英雄就是英雄,如张涵予扮演智勇双全的缉毒警察高刚,他就是个弹雨打不死、雷阵炸不倒的神勇之士,并总能逢凶化吉,出色完成任务。毒枭就是毒枭,如泰国演员柏华力扮演的武装贩毒集团头目糯卡就是个脸谱化的反面角色,满口黄牙,目露凶光,心狠手辣,头脑简单。无论是正面英雄还是反派毒枭,均不见有立体丰富的性格描写,更没有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人物单薄,黑白分明。剧中人物大多只是匆匆过场,几乎都成了完成快节奏情节片的“道具”。13个无辜性命的逝去,也只是为了简单证明贩毒集团的凶残和警方出击的正义,没有一点对真实惨案背后的思考和警示。
彭于晏扮演的方新武在人物关系设置上略有点意思,他长年潜伏在泰、缅、老三国交界的“金三角”担任缉毒情报员,只是因为其女友因沾染毒品而自杀,便使他下定决心为爱复仇,打击毒品犯罪。但对于女友为何会迷上吸毒、为何会认识犯罪集团并变得难以自拔,全都没有交代清楚。令人更不清楚的是,影片结束后,很多观众在问:“方新武到底牺牲了没有?”因为,影片最后只出现警犬“哮天”的墓而没有出现方新武的墓。虽然,这一结局可以满足观众对英雄不死的美好愿望,但却违反常理。为救下高刚,他驾驶飞艇与敌对撞,随着一声爆炸,碎片满天,火光熊熊,不见船影,这种情况,是人根本没有生还的可能,为何唯独方新武能够金刚不死?
人物的脸谱化、英雄的超人化,毒枭的恶魔化,使得电影在人情、人性上止步不前,或略有点到,更多停留在强情节、弱人物,重场面、轻内涵的层次中。说这部电影有一定可看性、解密性,我不反对,票房足以证明这一点。但说它是一部艺术佳作,我并不赞同。虽然它制作还算精良,但它流于肤浅,并不深刻;它止于简单,缺少丰厚,更无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