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评论/专栏
     
本版列表新闻
新民时论~~~
新民时论~~~
新民时论~~~
新民时论~~~
     
2016年10月29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时论
社区如何更好地铭记“来路”
王泠一
  王泠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讲话中,让群众印象很深刻的一句话就是——“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也正是因为“长征永远在路上”,所以总书记强调——“不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哪一步,不论我们取得了多大成就,我们都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

  在铭记和缅怀“来路”方面,如果社区、学校和相关单位通力合作、盘活红色资源,就可以做得很出色。如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笔者最近就参与了一次由社区举办的系列纪念活动和题为“理想早已璀璨在天平”的文艺汇演。

  一度以为上海的红军长征题材很少,随着联合调研的深入,发现不少长征老红军曾经在上海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后来又参加了解放上海的战斗,之后还工作、生活在上海。如笔者单位上海社科院首任院长雷经天同志从1955年下半年开始就住居在徐汇区的天平社区,直至1959年8月11日病逝在岗位上。生于1904年的雷经天早年在上海求学,后参加北伐战争,是南昌起义、广州起义和百色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也是广西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和红七军的创始人之一。

  经过多方努力,天平街道找到了雷经天之子雷炳坚。父亲去世时的雷炳坚只有七岁,他退休前是上海科技出版社的编审;目前低调的他仍然居住在天平社区。今年暑假,街道牵线我和雷炳坚见面之后,我整理出一系列反映雷经天不朽功绩的文章,并根据进一步的深入研究、考证,掌握了雷经天在红军和长征时期的诸多细节;由此,天平街道党工委决定在社区范围内隆重缅怀雷经天。

  据了解,天平街道缅怀雷经天的做法有:1、由高中生采访雷炳坚——谈父辈的信仰,访谈记刊发在群众性的社区报上。2、印刷、发行刊载雷经天事迹和历史照片的小册子(口袋书)。3、在上图展示厅、社区文化中心等空间,安排展示雷经天事迹和多幅照片的主题展板。4、公演情景剧——雷经天的信念独白,由同济大学艺术系投入造型和导演。5、由我按照当年的红军歌谣重新填词,由社区“30分钟德育圈”单位机关建国幼儿园的孩子们传唱雷经天。

  值得指出的是——机关建国幼儿园,前身为邓六金创办的华东保育院。邓六金是中央红军参加长征的30位女战士之一,抗战初期成为曾山的夫人。长征出发时,邓六金和雷经天编在同一个部队即干部修养连,经历过无数次恶战而幸免于难。雷经天后随毛主席的部队,率先到达陕北;之后他出任边区高等法院院长,并在毛主席的指导下审理了著名的“黄克功案件”,成为从严治党的历史典范。这些故事,也在社区的缅怀和文艺汇演中得到了演绎。

  天平街道的缅怀,当然不止雷经天一位革命先辈。所有在社区工作和生活过的先驱、先烈和先贤,都是社区“30分钟德育圈”的铭记对象;他们的后人自然也最先被社区范围内的少先队员和共青团员所采访、所敬重。而如今,天平辖区之外的学校如徐汇中学也积极投入,并把“铭记来路”确定为学校德育方针。(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精神文明发展报告》主编)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广告
   第A06版:评论/专栏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新民邻声·话题
   第A09版:国际新闻
   第A10版: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人物
   第A12版:聚焦/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动态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夜光杯
   第A16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金融城
   第B02版:封面人物/金融城
   第B03版: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B04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B05版:家装专版
   第B06版:基金纵横/金市汇市/金融城
   第B07版:福彩专刊
   第B08版:家庭理财/金融城
   第C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C02版:人物/国家艺术杂志
   第C03版:国家艺术杂志/观点
   第C04版:趋势/国家艺术杂志
   第C05版:国家艺术杂志/专题
   第C06版:专版
   第C07版:国家艺术杂志/音乐时空
   第C08版:文化时评/国家艺术杂志
社区如何更好地铭记“来路”
万物皆奇迹
为文化搭台
蓝瘦,香菇
新民晚报评论/专栏A06社区如何更好地铭记“来路” 2016-10-29 2 2016年10月2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