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泥,也称“本山绿泥”。《阳羡茗壶系》和《阳羡名陶录》称绿泥为“梨皮泥”。限制词“本山”,实乃宜兴人自豪之语,“本山”指的是当地的黄龙山。
绿泥为天然生成矿土,产于宜兴鼎蜀镇黄龙山脉。其含有绿色层状,硅酸盐矿如伊利石、绿泥石,原矿呈淡绿色,烧成后一般温度偏低时呈米黄色;温度适宜时呈棕黄色;温度偏高时呈青铜色,绿泥由此得名。
绿泥的矿物组成为水云母、高岭石、石英、白云母,还有少量的铁氧化物和有机质。绿泥是紫泥层中之夹脂,分布横截面形态有点像瘦五花肉中的肥肉。在岩层中呈淡绿色层片状,在紫泥原矿上层与岩板间蜿蜒扭曲,时断时续,时有时无,厚不过1米,薄仅仅10多厘米,俗称“龙筋”。也就是说,只有在开采紫泥矿时才能间或附带开采出绿泥矿,贮量较少。绿泥和紫泥一样,被称为“泥中泥”、“岩中岩”。绿泥矿层来无影去无踪,乃紫砂泥矿中的“竹林七贤”是也。
绿泥与红泥、紫泥的最大区别,是矿料中铁的含量很少,矿料呈绿色。烧成后的乳黄色为矿物中的钛含量较高所致。假冒的绿泥便是在白泥陶土中添加化工合成的氧化物,比如钛白粉。
梨皮泥在绿泥中名声显赫,原因在于它是天青泥之贴层。《阳羡茗壶系》中的记载:“天青泥出蠡墅,陶之变黯肝色,又其夹支有梨皮泥,陶现梨冻色。”天青泥少有,梨皮泥当然也就跟着少有,矿料外观均匀细腻,呈淡绿色致密块状,烧成温度1170°-1180°,烧成后呈梨冻色,胎质呈梨皮状。
一般的绿泥因矿地之不同,矿料的颜色呈现出淡绿色、淡青绿色、浅绿色、浅灰绿色、浅青绿色、微暗青绿色致密块状,也就是矿料有那么点绿色。大致在1180°-1240°温度区间烧成。呈黄色、亮黄色、米黄色、浅黄绿色、米黄透微绿色、浅黄色、微暗黄色、淡青黄色、黄色微透红等黄色调系。
芝麻绿泥,矿料呈浅绿色、微暗青绿色、灰青绿色、青绿色等绿色调。大致在1180°-1200°温度区间烧成。呈微暗黄色、微暗浅黄色、黄色微泛青绿色等黄色调系。
绿泥中的墨绿泥,矿料颜色“深重”些,一般呈现微墨绿色、灰墨绿色、浅灰墨绿色、深墨绿色等绿色系。在1200°-1230°区间烧制。成品呈现淡黄色、黄色、浅黄色、浅黄色微泛青绿、浅黄色微透绿色等黄色调系。
也有暗青绿色芝麻粒绿泥在1190°-1200°温度区间烧制,成品呈现微暗红黄色调;暗绿色绿泥1180°-1200°温度区间烧制,成品呈浅棕色红色调的特例。这主要是泥料中铁成分显色所致。
绿泥做壶很难成型,烧成结构亦疏松,一般不直接成泥,常为壶体表面的化装土。但凡事都有例外,紫砂高手也有用绿泥做小壶的原料,成品细腻、高贵,显现出绿泥不易被驯服之美。
现代紫砂花器大家蒋蓉设计、制作的荷叶蛙声壶,高58mm,口径55mm,宽150mm。(见图)
此壶便是用墨绿泥成型。色泽青中泛蓝。此壶最早设计,壶身以两片老叶合成,壶嘴如新叶卷起,切出荷梗作把,添上嫩叶作盖,圆转嫩枝作嘴。所制荷茎、梗芯、荷刺等皆耐人玩味。1985年,经反复思考,蒋蓉在壶盖添上一只“歌唱着”的青蛙,为夏日荷花,再显荷美。墨绿泥恰如其分的使用,让此壶沉稳有韵致,切题切景且身心,功不可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