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1分钟的温情背后,是浦江3路公交车队和一个老年残疾家庭持续1年的真情故事。
乘客 “司机哪里去了”
去年8月一天下午,天空阴沉沉的,一场大雨就在眼前。浦江3路驾驶员陈军驾驶公交车经过沈杜公路站,待不少从地铁8号线转乘的乘客上车后,他正要起步,忽从反光镜中看到一名70岁左右的老伯高一脚、低一脚地跑来,气喘吁吁,手里还提着两大包裹。陈军连忙停车等他,原来老伯左腿有残疾。
过了两站,老伯站起来问:“汇西村到了吗?”陈军连忙答:“还没有,到了我会叫你的。”车子驶进终点站汇西村站后,陈师傅提醒老伯到站了。老人弯下腰,拿起放在地上的两个大包裹,吃力地走下车。此时陈军正准备走进调度室,见此,忙放下手中的路单。“老伯,我来帮你提,送你回家吧。你前面带路,我跟在后面。”
一路上,陈军和老伯攀谈得知,老伯姓汪,今年72岁,刚从浦西动迁至浦江镇永康城。原先在露香园路的家里还有些家什没有搬走,他便自己打包从浦西拿过来。“你脚不方便,怎么一个人浦东浦西来回跑?”老人似有难言之隐。
司机 “我们会帮你的”
走进汪老伯家,陈师傅怔住了。老人家中的其他人,有的路走不稳,有的语言表达不清。汪老伯这才告诉她,妻子是智障,两个双胞胎儿子一个下肢残疾严重,一个也是智障,生活的重担全压在了他身上。“很难啊!”
陈军心里很沉重。回到车队,他把汪老伯家中的困境告诉了领导和同事们。大家聚在一起议论,最后达成一致:与汪老伯结对助残。第二天,陈军再次来到汪老伯家,说明来意。“今后有什么需要尽管说,我们会尽力帮你的。”
队长 “我来帮你洗衣”
从此,只要汪老伯出现在公交车站上,浦江3路的驾驶员都会主动相助。贴心服务还不限于站内、车上。去年9月一天,浦江3路汇西村调度室的电话铃声响了起来。“我儿子癫痫发了,要去仁济医院南院,可以来帮帮我吗?”驾驶员徐建军听到后,二话不说,立即赶到汪老伯家,背起躺在地上的病人上了自己的私家车,往医院驶去。
浦江3路与汪老伯结对助残1年来,汪老伯的脸上明显多了笑容。汪老伯告诉记者,车队从队长到驾驶员、调度员都会隔三岔五帮助他们打扫卫生。“队长黄飞有次午饭时间到我家,我还没吃午饭,正在洗一盆妻儿换下的脏衣服,黄队长对我说,你去做饭给他们吃,我来帮你洗。”
老伯 “第一次来这里”
今年1月,汪老伯和浦江3路几位驾驶员在闲聊中说起:“我们虽然是残疾人,但也知道上海的变化,想出去看看,可是不方便啊!”
说者无意,听着有心。元宵节那天,浦江3路4位轮休的驾驶员开着私家车,带着汪老伯一家到古镇召稼楼游览。望着这座江南风情的小镇,汪老伯深情地说:“我们第一次来这里啊!”
本报记者 陈 浩
本报通讯员 刘天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