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演练
“中英文要对答如流”
陶伟的专业叫中医翻译,这是上海中医药大学刚开设的专业,他是第一届研究生。2个多月前,全球健康促进大会组委会启动了大学生志愿者招募工作,陶伟毫不犹豫地报了名。经过层层选拔,他和来自复旦、交大、同济、上外、上海健康医学院等学校的学生一起,成为了光荣的志愿者。他们被安排在现场支持、注册接待、宣传处、医疗支持、中宾接待等15个工作组,以保障大会顺利进行。
“上海中医药大学一共派出35名志愿者,我们被安排在公共区域引导岗位,每一小时轮班一次,无缝对接。工作看起来简单,其实非常累,需要时刻保持站立,面带微笑。”陶伟说,每一项议程的时间地点,每一个厅的位置路线,“小康康”都要熟稔于心。上岗前,他和同学沿着路线走了一圈又一圈,一层又一层,为的是保证无论用中文还是英语,都能够对答如流。开会的这几天,每天8时不到就已经到岗,最晚的一天收工回校已是午夜。有一次,一个“小康康”在岗位上突发不适,陶伟和同学立即主动揽下顶班的任务,确保岗位不缺人。
迅速排忧
“你是我的缪斯女神”
在各大会议相关联的酒店,会务组的“小康康”要帮助各国代表到会议注册系统中注册登记、收集证件、协助入住、发放资料。志愿者杨宸在开幕前一天碰上了一个棘手问题。她接待的一名泰国嘉宾是受邀参与某场平行论坛的发言嘉宾。然而,注册时系统里怎么也找不到这位嘉宾的信息。如果没有证件,不但无法在平行论坛上发言,更有可能连会场大门都进不了。情况紧急,杨宸一边协助教授发邮件到世界卫生组织说明情况,一边再向组委会询问相关信息,经过前后多次尝试,终于确认了信息,连夜赶制出一张特邀证件。开幕当天,杨宸又陪同泰国嘉宾坐车前来会场,直到他顺利走进国际会议中心的大门,总算松了口气。“非常感谢你的协助,你真是我的缪斯女神。”在分别前,这位教授还和她一起合了影。
上海健康医学院的“小康康”们,早晨6时不到就出发,到虹桥机场为陆续来沪的外宾提供机场服务,一直坚守到晚上8时多才能收工。一天下来,“小康康”们的微信运动步数总能占据朋友圈前几名。“会议很盛大,我们的形象也会影响到外宾对大会、对上海、对中国的印象,我们必须做到最好!”志愿者们说。
收获颇丰
“有机会我还要报名”
为了将工作做到最好,志愿者们上岗前一遍遍排练、模拟,确保不出错;上岗后,分散在会场内外默默奉献。在内场的“小康康”,除了指引座位、维护秩序、发放资料等服务内容之外,还接到了两个重要任务:一个是要在四分钟内带领100多名市长上台合影,还有一个就是带领全场嘉宾一起跳健康操。一遍又一遍地排练,让“小康康”充分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外交无小事”。最终,大会所有议程顺利完成,志愿者功不可没。
陶伟说,如此高规格的大会让他开了眼界,学到了很多课本以外的知识,很有意义。他还和一些领导嘉宾合了影。更重要的是,大会让他有机会认识其他院校医学专业的朋友,大家都很珍惜互相交流的机会。“如果以后再有这样的盛会,我还希望能报名参加!”陶伟说。
本报记者 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