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11月29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人口红利期有没有消失?
姜燕
  当前,我国正处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中国劳动年龄人口近年来虽有下降,但经济活动人口和就业人口的数量仍然持续增长,劳动力供给并未减少。在日前召开的人口与发展高级资讯会上,中国的“人口红利期”有没有过去,再次成为热门话题,如何看待人口红利,也成为争论的焦点。

  “一直到2030年,我国的总抚养比低于50%,仍处于人口红利期。”

  ——国家卫计委副主任王培安

  “‘人口红利’是指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在50%到60%。”

  ——基于对劳动年龄人口起算点的区别,中国人口学会会长翟振武认为。

  “基于对东南亚几个高速发展国家的研究,我认为1/3的发展可以归结于人口红利。”

  ——美国学者戴维斯

  “但在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情况下,我们再怎么谈人口红利,它都是个负效应。并且所有人都看到了劳动力上升,但没有看到农村户均耕地水平的变化。”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首席经济学家李铁表示。与上世纪50年代户均耕地14.26亩、人均耕地3.27亩相比,现在的户均耕地面积不到9亩、人均耕地面积2.31亩。除了人均耕地面积萎缩,45岁以上农民工返乡以后,距离国际劳工组织规定的25-54岁的黄金劳动期间还有10年左右的闲置期,这加剧了农村劳动力过剩问题。

  “可以看出劳动力的需求大幅下降,这个下降的前提却是农村闲置劳动力大幅度增加。”

  ——李铁说。与劳动力过剩伴生的另一个突出问题是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的大幅下降。2015年,中国农民工外出人数零增长。

  “郭台铭曾说他要生产100万只机械手,安排在手机生产线上,目前他在国内的雇佣工人数是150万人,这是什么概念?”

  ——全国政协副主席罗富和说。机器代人的大趋势是劳动力需求大幅减少的原因之一。郭台铭近期就在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表示,富士康的手机工厂目前已经可以关灯生产。李铁团队的调查显示,目前全国已有3000多家机器人工厂,越发达的地方机器代人的情况越突出。其中浙江省通过机器换人,3年减少普通劳动用工194.7万人。

  “在劳动力素质、劳动生产率仍然低下的阶段,应更多关注劳动生产率的提升,避免低水平人口增长。即便从2010年的数据来看,在金砖五国里,中国的劳动生产率比不上俄罗斯、南非等,仅高于印度。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关键在于大力推进‘中国制造2025’计划,促进制造业升级换代。”

  ——罗富和强调,中国不断提高的是劳动力的成本,而美国提高的是自动化程度,而其资源、原材料价格及用工成本均在下降。

  “劳动生产率低下的同时,中国面临的另一重问题是粮食的供给和能源的消耗。”

  ——李铁表示。

  本栏编辑 姜燕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评论/随笔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11版:综合新闻/新民邻声·话题
   第A12版:财经新闻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中国新闻/长三角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街拍/目击
   第A19版:文体新闻
   第A20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3版:新民健康/健康+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5版:夜光杯
   第A26版:夜光杯
   第A27版:连载
   第A28版:阅读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出行优荐/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出行优荐
   第B04版:旅游资讯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广告
“70年”背后的来龙去脉
声音·八方
中国人口红利期有没有消失?
新民晚报要闻A05中国人口红利期有没有消失? 2016-11-29 2 2016年11月2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