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受京城的几个亲友邀请,到北京过年。刚下火车,就感到到底是皇城根上,还没到年三十,胡同里已是到处张灯结彩,大街上一片火树银花,年味分外浓。再加上像人民大会堂、国家大剧院、中国美术馆那些场所天天都有节目,就更加重了京城节日的文化气氛。
大年初二,在央视工作的大表弟请吃饭。地点选在王府井后面的“四季民丰”饭店。北京我来过多次,但这个饭店名字却陌生得很,自称半个“老北京”的姨妹夫开着车七转八拐,问了好几次路,才找到地方,却已误了点。
我们下车走进饭店,却见一座极普通的灰墙灰瓦的庭院,看不出什么特别。但一踏进内间门廊,扑面而来一阵喧哗,古色古香的中式厅堂里早已熙熙攘攘座无虚席,我边与迎出来的大表弟寒暄,一边顺势细看这屋中的设置:清一色的中式红木家具配深棕色的老式门窗和装潢,连地板也是古典式的,透出一份自然、典雅和古朴。正面墙上是一幅笔墨遒劲的书法作品,摆在两廊下的花盆,一边是几簇郁郁葱葱的新竹,在正午的阳光下透出暖暖的绿色,另一边是几盆已然含苞待放的山茶,更显得春意盎然,而在正面那书法下端的一排倚墙的八仙桌上,一排栽在瓷盘中的水仙正恣意竞放,使人眼前豁然一亮,我一下子被四周悦目的景色吸引住了,刚进门那一点陌生感立时被驱得荡然无存。只在心中暗赞大表弟会选地方,然而更令我心动的事情还发生在后面。就在我落座宽衣,欣赏着女服务生端上来的几个冷盘时,蓦然回首,却迎面看见了几乎镶满侧厅整整一面墙的一幅大油画:一名身着长靠的京剧武生正在转身做“起霸”的动作!腾挪之际,那背上的靠旗都仿佛要飘起来,真是好俊的画像!再定睛一看,那不是当代著名京剧铜钟花脸裘盛戎老师扮演的黄盖么?去了头盔的白发被一束黄绫所系,满脸的胡须雪白如练,一身金黄色的战袍栩栩生辉,更有演员本人的炯炯目光如电光射出……
一旁的大表弟见我全神贯注那画像,即补充说:“那正是裘老当年演《群英会》中黄盖的画像呀!”他一句话立时引起我无限的沉思:上世纪六十年代,在周总理等领导人的关怀下,京剧界出现了建国以来的空前振作,众多梨园名角荟萃一堂,联袂演出《借东风》《群英会》等名作并拍成电影,一时轰动整个文化界乃至全国戏迷观众,其中有马连良饰孔明,谭富英饰鲁肃,叶盛兰饰周瑜,萧长华饰蒋干,袁世海饰曹操,裘盛戎饰黄盖……一代中国京剧界凤毛麟角人物集体亮相,完成了他们平生、也是最后一次的经典创作。我将这段往事向大表弟叙述,他面部的表情由平淡而转向凝重,不经意地伸出细长手指轻轻敲击着八仙桌边,如同鼓板师的鼓点。大表弟上世纪六十年代进中国戏校读书,毕业后不久就进入央视搞戏剧,直到不久前退休,几乎把一生的心血都献给祖国的戏剧事业了,我所讲的一切,他如何能不熟稔?我一时的感慨,触动了一位戏剧老导演心灵深处的神经,我不得不停下来,在寂静中同对方一起沉思往昔,哪怕那楼台上的灯火已悄然淡去……
这时桌上的菜已将上齐,一盘切得很薄又晶莹剔透的北京烤鸭溢着香气端了上来,还有面饼、甜酱、散着芬芳的葱丝,最后,那位女服务生将一只热气腾腾的铜火锅放在中间,锅里的四喜丸子、玉兰片、香菇、鱼肚、金华火腿在沸腾中香气四溢,从沉思中回过神的大表弟端起面前斟满琥珀色陈年花雕的酒杯,喉咙间竟不经意地哦吟出一声“有—请—了”的二黄倒板。
啊,新的一年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