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5: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2月05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巧克力的甜蜜与“原罪”(下)
匡济
弗雷公司早期的牛奶巧克力广告
1953年,英国在加纳发行的印有伊丽莎白女王像以及“黄金海岸”字样的邮票
  ◆ 匡济

  国之牢笼

  以上所述乃是巧克力对于一部分人类而言“美味”的一面,对于另一部分人类而言,这种食物带给他们的感受,却有无尽的苦涩。

  最初控制这一行的西班牙人,除了在中美洲地区奴役阿兹特克人种植可可外,还将其移植到紧邻的加勒比海群岛,然后跨洋带到了非洲,接着是亚洲的印尼和菲律宾。

  这个传播路线,与西班牙的殖民地分布范围基本一致。那些后起的海上强国如英国、法国、荷兰也纷纷在各自殖民地中移植可可。然而,并非所有的土地都适合可可的种植,经过几百年的试验之后,欧美列强发现了一个特别适合种植可可的地区——西非。

  相比于那些早在17至18世纪就开始大规模引种可可的地区,西非的可可史开始得颇晚,时间是19世纪下半叶,但其发展速度却异常惊人,因为那里的地质、气候条件特别适合于可可生长。这其中最为惊人者,则首推“黄金海岸”(此即“加纳黄金海岸”,下文同)。

  专注于研究英国殖民史,著有《帝国斜阳》一书的英国学者布赖恩·拉平认为,“黄金海岸”的非洲人因为种植可可,得以再度重返全球市场,剧增的产量与巧克力的流行,给他们带来了大量财富。

  而在其他国家的学者看来,“黄金海岸”却是殖民地被掠夺盘剥的最典型范例。如按照拉美学者发展出来的“依附”理论,英国不仅从“黄金海岸”的可可生意那里赚取了暴利,还通过另一种方式牢牢控制了这里——此地的非洲人除了一辈子给英国人种可可外,没有其他的生存之道。

  独立之后的“黄金海岸”改名为加纳。加纳人深切意识到英国人留下的“可可遗产”毒素太浓,独立伊始,就开始努力改变国内放眼望去都是可可树的局面,并有一系列工业化的宏伟蓝图。

  很不幸,他们的努力遭遇了全面失败。农业改革、工业建设,那都是需要大量资金、技术与设备的,加纳显然缺乏。他们只得拿宝贵的外汇去换取。那么外汇又从哪儿来?只有卖可可。

  加纳几经挣扎,经济不见起色,进而是经济衰退、政局动荡。无可奈何之下,只有回到可可树的树荫下去。20世纪60年代,加纳成为全球最大可可供应国,年出口量超过50万吨。

  1977年,最大供应国的名头又被另外一个西非国家夺取,其名为科特迪瓦,曾经的名字则是“象牙海岸”。此国陷入牢笼之深,不亚于加纳,进入21世纪后更是来了一连串的内战。

  人之困境

  全球主要的巧克力公司都有网站,而且风格不一,但有很大的概率你会看到这样的画面:种可可的是黑种人,将可可变成巧克力的是白种人。

  这并不是种族歧视,而是忠实于巧克力历史与现状的素描。2008年全球可可产量超过350万吨,约五成来自非洲的加纳和科特迪瓦,这两个国家却长期位列联合国“最不发达国家”榜单,大部分人从事可可种植业,平均寿命不到50岁,两国的GDP加起来还不到700亿美元。

  与之对应的是两国可可豆的主要采购商,年收入基本上都在百亿美元之上。如以德芙、士力架、箭牌等产品闻名世界的玛氏公司,2015年的年收入就超过300亿美元,而其每年采购可可豆大约35万吨。

  按照可可豆2014年“大涨”之后大约每吨3000美元的采购价来看,玛氏公司付出的成本也不过是10.5亿美元左右。尽管玛氏公司还有一些糖果及宠物护理产品的产业,但巧克力在该公司的产值及利润不言自明。

  1998年,一个西方国家的人道组织,开始指斥雀巢等公司与加纳、科特迪瓦地区的童工问题有关系。2000年,英国BBC公司拍摄了一部纪录片,将那些为巧克力公司提供可可豆的种植园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画面极其震撼——大量的童工在酷热环境下,用瘦弱的身躯采集、搬运可可豆。巧克力?那是他们从未听说过的一种东西。

  事实上,童工问题涉及到的问题还更加复杂——童工之中的很大一部分是被贩卖而来。贩奴者,与当年一样,并非外国人,而基本上是本地人,他们盘踞在车站、广场等人群密集的地方,或者是从遥远偏僻的乡下偷取儿童,然后出售给种植园主。使用奴隶的种植园主,再给巧克力商们提供廉价的可可供应。

  可可树只在南北纬15度以内有较好长势,这也是加纳、科特迪瓦等地适宜种植可可的一大原因,因为全球变暖、病虫变异等因素的影响,这一范围在不断缩小,目前大约是南北纬10度以内,对于巧克力商而言,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更让巧克力商担忧的是,可可的种植者,为了尽可能多地获取回报,不顾可可树的自然习性,砍伐掉其他植物,像种植玉米一样将其密密麻麻地种在一起。

  可可树喜阴,没有其他的高大树木给其做蓬,以及一些热带植物来维持湿度,不会有太高产量与质量,反而会影响到可可商的生意。但挣扎在温饱线上的可可种植者并没有金钱也没心思去搞生态系统。

  2013年,全球可可开始供不应求。主要原因是加纳等国遭遇了大面积的干旱,而干旱的原因,自然又与毁林伐木的单一种植有些关系。

  2014年,可可继续短缺,加纳等国饱受埃博拉病毒的侵袭。农林学家则早已经提出警告,若全球变暖持续下去的话,西非地区可能不再适合种植可可一类的作物。巧克力商的应对办法是一面忙着将产品提价,一面忙着抢购可可。

  巧克力商同时还用上了一些立竿见影的手段,其中的代表就是新型杀虫剂和除草剂的使用。这些新产品据称是用来替代传统农药的无公害产品,能有效保护可可树的生长,至于其对土壤、植物甚至人有无副作用,就不为人知了。

  摘自《看历史》微信公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中国新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人家/新民印象
   第A09版:人家/新民印象
   第A10版: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动态
   第A12版:聚焦/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人物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记忆/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C01版:金色池塘
   第C02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C03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C04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巧克力的甜蜜与“原罪”(下)
文学的生命
小店开张三周年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B05巧克力的甜蜜与“原罪”(下) 2017-02-05 2 2017年02月05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