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几年在我80岁生日时,子女问我有什么愿望,我说想出部书。女儿听罢“冷冷”地说:又是写书,你都出版十多部书了,还写什么书?写书太辛苦,现在该和孙子孙女龙凤双胞胎吃吃喝喝享清福了。说完她拉着我上饭店吃了一顿,算是祝寿。
但我并没有放弃写书计划。子女说写书很辛苦,这是实话。在正规出版社出书,都要经过三审,要根据编辑的意见进行修改,以前没有电脑打字,手写改稿,常常写得手麻背痛。自费出书,虽然也要经过审稿改稿,不过只要没有原则问题,编辑都是顺着作者的思路审稿,从不居高临下提出指导性意见要求改稿。
这次我自费出版了《上海藏筷馆30年》。在出书过程中轻松没压力,虽然审稿也提出一些意见,我认为没原则问题,也就不客气不改了,当然有些建议提得合理,我还是不怕麻烦地进行了修改,古人言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有人认为老年人用几万元出书,不仅辛苦劳累,还自找麻烦,可我却很乐意。我以前出版过十多部书,但都是正规出版社所出的学术著作,这次自费出书,完全是自传式的书,也可称回忆录、档案体的书。
老年人为什么爱自费出书?来到世界上,忙了一辈子,自己也该回头看看,所走的路正不正,是否走了弯路。我写这部书,当然不可能概括一生,只是从收藏箸文化这一小角度进行回顾。
我在书中写了我创办藏筷馆的起因、出版中外文共八部箸文化专著、主动出击全国办筷展、坚守阵地上海箸文化十大展,开创日本、韩国、中国港台古筷展,并收藏了古今中外筷箸千余种等。
自费出书,并非王婆卖瓜,爱上箸文化30多年,很有必要自我回顾,自我留念。我没什么家产,这部书就算遗产留给子女儿孙,同时也算把自己成长道路、奋斗经历介绍给同行。这部书也算是苦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