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3: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2月11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名人书法价格为何忽高忽低
徐佳和
  ◆ 徐佳和

  中国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家莫言,新近将自己发表的作品独家授权浙江文艺出版社,付梓“莫言作品全编”,囊括了他自1981年开始创作以来发表过的所有作品,被作家认可为“定稿版”。因此,莫言高兴秀出自己的书法作品赠给浙江文艺。久闻莫言书法大名,终于得以在大庭广众之下亲睹作家的翰墨——“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旌不湿”。

  一幅好的书法作品要以形写神,形神兼备。这里强调的“形”,指的是点画线条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书法空间结构;而“神”主要指书法的神采意味。书法的基本审美标准,有几项如疏密有致、行距恰当、布局合理、款识规范、章法自然、形神兼备等。

  看到莫言书法,虽从线条、章法、风格、流派等,不易看出师法的流派及脉络,但却能感觉到莫氏在书法艺术上“事不师古”的灵气,或者说有那么点“高才捷足”的本领。据说最近在国内拍卖场,莫言书法作品最新的成交价为5000元。而在两年前,他的一件书法作品拍卖价格逼近百万元——2015年1月,南京拍出的“莫言录毛泽东《沁园春·雪》”书法作品,成交价达97.75万元。2012年10月获诺奖后至今,拍场出现了200余件莫言的作品,绝大多数为书法作品。此外,还有少量国画作品、签名作品。有艺术圈中人士直言,“莫言自从获了诺奖,他的名人效应光环一直未退。尤其是他的书法作品节节攀高,足以否定一个普通艺术家一生的价值。”

  其实名人挥毫落笔作为个人雅好,本没有必要非议。鲁迅、郭沫若、茅盾、叶圣陶等文豪的字,除了他们那个时代必须蕴含的国学素养外,其实还是他们通过书写这一载体,来表达另一种情感,形成独特的“字如其人”的标签。

  历史上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发展饱受学术滋养,然而延续到现当代书法艺术的技巧反被从深厚的国学中拆解了出来,使书法成为“古丰今瘠”的鲜明对比。对于当今部分作家,虽然能在创作之余仍能临池学书,但是谈不上“颜筋柳骨”的楷法,更多不过是“画蚓涂鸦”,与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美感相去甚远。当然,人们不能把文人或者作家的“雅兴”看成“正业”,更不能从书法的严苛尺度来评判。

  只要作家的“手迹”具有鲜明个性,抑或再多从“唐临晋帖”上下功夫,这种雅兴何尝不是一种素养的延伸?坦率讲,莫言的字与其文学功底显然不能同日而语。这就要把他的字从“诺贝尔”光环中解脱出来,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不能因其文学地位的上升而脱离书法艺术本体的审美标尺,去盲目抬举、拔高,不管不顾地把书法送入拍卖市场……恐怕不仅仅是炒作的问题吧?

  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至今,他的新作还未唤出来。莫言称对文学梦想的力度没有减弱,对写作经典文学的准备也没有停止。“我一直悄悄地去要写的小说中的人物所在地去做采访。”但是,写作是一项延续性的行为,一位作家的新作不可能完全切断与之前作品的关系,他所有的作品都有内在的、永远不会变的关系,然而,作家身处滚滚前行的时代,变化无可避免。所以,对于莫言的书法,大众还是要持平常的心态去看待。

  上海文艺评论专项基金特约刊登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专栏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郊野大地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动态
   第A10版:影视/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动态
   第A12版:跨界/文体汇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阅读/连载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金融城
   第B02版:封面人物/金融城
   第B03版:金融城/理念分享
   第B04版:股市大势/金融城
   第B05版:广告
   第B06版:基金纵横/金市汇市/金融城
   第B07版:福彩专刊
   第B08版:家庭理财/金融城
   第C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C02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C03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第C04版:音乐时空/国家艺术杂志
   第C05版:国家艺术杂志/海外传真
   第C06版:家装专版
   第C07版: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第C08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交友节目,解读中国社会的一个窗口
《乘风破浪》每个人心中有一座隐蔽的小镇
名人书法价格为何忽高忽低
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C03名人书法价格为何忽高忽低 2017-02-11 2 2017年02月1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