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莱罗很有上进心,在奥罗西高中读书时除了当班长,还是学校董事会学生代表,在模拟法庭上表现出众。一天,他在辅导员办公室外的垃圾桶里发现一张揉得皱巴巴的纸,这张纸为他打开了另一个世界的大门。
那是一份关于参加耶鲁大学夏季项目的通知,本是交给当年毕业生致辞代表的。巴莱罗将这份通知拣出来,寄出申请,最终被这个项目录取。2001年,巴莱罗进入另一个常青藤名校康奈尔大学攻读本科,专业是城市与地区研究。6年后,他接着在母校攻读博士学位,研究学校设置如何影响学生成长空间。
离家10多年后,巴莱罗最终选择回到自己魂牵梦绕的家乡。那里,地下水由于化肥和农药污染早已不能饮用,当地人常年靠花钱买瓶装水度日;男孩子们踢场球就跟过节似的,哪怕场地不是正规球场,球网破烂不堪。残酷的现实与常青藤生活之间的对比激励巴莱罗竞选当地中学的校董事会成员。不久,他发现女孩子在学校里的表现远远超过男孩。
这一发现并非特例。公立教育肖特基金会报告指出,在全美范围内,几乎所有中学科目成绩垫底的学生都以拉美裔和非洲裔男生居多。相对于白人男学生,他们更可能逃学、休学或退学。
如何帮助男孩子呢?巴莱罗从奥克兰联合学区获得了灵感。奥克兰学区成立了“非洲裔美国人男子成就办公室”,致力于让男性黑人教师帮助黑人男生加强彼此间兄弟情谊和文化认同感。而“小伙子倡议”主要的帮扶对象,也正是在生活中缺少父爱或正面男性榜样的拉美裔中学男生。
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研究种族与教育的教授佩德罗·诺格拉认为,巴莱罗的做法具有重要示范作用,融人生指导、职业培训和开拓眼界于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