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移民管理部门估测,每天至少有4300名菲律宾人离开自己的国家。对海外劳工进行领事保护是菲律宾最重要的外交使命之一,包括总统在内的菲政府高官也常游说外国政府接纳更多菲律宾劳工。
包括“菲佣”在内的菲律宾海外劳工,在世界范围内遍地开花,其中深层的社会原因是菲律宾长期以来国内就业机会匮乏、收入低、贫困现象严重等一系列问题。
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菲律宾经济加速衰退,民怨沸腾,大批民众失业,整个社会陷入迷茫。这时,中东一批“土豪”国家的崛起像一根救命稻草,吸引菲律宾劳工的目光。
当时在全球油价高涨的背景下,石油输出国组织各成员国经济繁荣发展。似乎一夜暴富的中东国家资金充沛,但国内基础建设并未跟上。广阔的沙漠中,大规模基建蓄势待发;正在缺乏人力资源之时,英文好、人工相对廉价的菲律宾工人进入视野。从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到伊拉克,从建筑工人、酒店服务生到家政人员,短短几年内,菲律宾劳工就迅速攻占了中东市场。
菲律宾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海外务工潮由此开始。20世纪70年代中期,时任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将海外务工正式合法化,鼓励菲律宾人到海外为国家赚取外汇。民怨沸腾的社会像是突然打开了一个缺口,大批劳工开始涌向海外。
对于菲律宾普通人而言,出国务工意味着高收入,同时也能支撑起整个家庭的生活甚至找到改变自己未来命运的机会。一个月收入折合3000元人民币的“菲佣”就足以支付至少两个孩子在当地私立学校读书的费用。
将近半个世纪以来,菲律宾国内停滞不前的经济和周边国家的崛起,交织成一批批劳工走向海外的宏大背景。对于菲律宾政府来说,居高不下的高失业率,是历届政府始终难解的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