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群应该戒烟
2016年,上海市民(15到69岁)吸烟率为23.3%,在过去12个月内至少尝试过一次戒烟的大概还不足三成。与有戒烟意愿的瘾君子相比,到门诊求助的患者更是寥寥无几。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夏敬文的印象中,这类人群主要有为了生孩子而想戒的;中年人发现健康出了问题,医生建议戒的;还有确诊某些疾病后必须戒的。
“劝一个病人戒烟难着呢!”夏敬文感慨,有的慢阻肺病人,肺功能只有正常的四分之一,都舍不得把烟戒掉——除非患上更严重的病。“比如肺癌、心梗……一说,立马戒,因为危及生命。”事实上,烟草中含有4000多种化学物质,吸烟时产生的烟雾里有60多种致癌物质。这导致了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多种疾病,涉及人体多个器官。为了健康,医生建议所有吸烟者戒烟。
戒烟要不要上医院
一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戒烟只关乎毅力问题,哪里用得着去医院?事实上,靠个人毅力戒烟的,成功率仅为3%至5%,靠戒烟门诊可达30%以上。目前,上海华山医院、瑞金医院、岳阳医院等均开设了戒烟门诊。然而,来门诊的病人少之又少。“很多烟民是抵抗戒烟的,即便要戒烟,也往往认为主要靠意志;而要来医院戒烟的,往往是没办法,或者被家人所逼。”夏敬文说,每周只能遇到三四个病人。
“都是到别的科检查身体不好,被介绍到这儿,比如肺部有结节。基本都是‘吓’过来的。”夏敬文告诉记者,不少人认为戒烟是意志问题,只要意志够坚定,就不难做到。事实刚好相反,戒烟是一个涉及到生理和心理的科学问题,向专业人士或医生求助才是戒烟者最好的选择。
突然戒烟会生病吗
“突然戒烟会导致身体突然生病,是这样吗?”“我只吸不咽,烟不进肺,对身体没害处,对吗?”面对这些五花八门的戒烟问题,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王振伟告诉记者,戒烟会导致生病,一直以来都是误传。
其实,这种症状被称之为戒断反应,是指当吸烟者停止吸烟以后,体内蓄积的尼古丁引起的吸烟者不适反应:如头晕、头痛、疲倦、精神不能集中、喉干舌燥、咳嗽流涕和饥饿感等。这些症状会从生理上增加戒烟者的压力,可能导致戒烟失败。这时若能适当使用戒烟药物,则能有效降低戒烟者的不适症状。
另一个误区是:吸烟不入肺,对身体无害。王振伟指出,不管怎么吸,烟雾都不可能完全留在口腔不进入肺部。另一方面,呼吸也会将扩散在外的有害气体吸入肺部。
怎样戒烟才能成功
网友赵银蛟曾是“资深烟民”,因患萎缩性胃炎而戒烟,失败了数次后,总算与烟说再见。和他相比,更多的烟民屡戒屡败,复吸率高。“个人戒烟确实有难度,但通过科学的戒烟方法能大大提升成功率。”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呼吸科医生周剑平指出,最好的戒烟方案是,接受戒烟医生的指导和帮助,即药物辅助、心理支持、行为治疗相结合。只有三个方面有机结合,才能成功戒烟。
戒烟多久才算成功?三位医生都认为,戒烟成功与否没有明确的时间表,其实第一天不吸烟就已经“成功”,坚持才是关键。“有人因为身体不好而戒烟,等身体好了又会觉得吸烟没啥大不了。”戒烟之难在于其副作用是远期的,危害无法直观感受。还有些戒烟者对伐尼克兰等药物过分依赖,又走入了另一个误区。“药物很重要,但我们不赞成把药物神话。”王振伟笑言。
本报记者 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