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8: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疾控中心公卫医师监测病媒生物筑防病墙
~~~疾控中心公卫医师监测病媒生物筑防病墙
~~~疾控中心公卫医师监测病媒生物筑防病墙
~~~疾控中心公卫医师监测病媒生物筑防病墙
~~~疾控中心公卫医师监测病媒生物筑防病墙
~~~疾控中心公卫医师监测病媒生物筑防病墙
     
2017年07月25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法师”大热天钻草丛逮蚊蝇
疾控中心公卫医师监测病媒生物筑防病墙
左妍
  昨天是第18个高温日。下午2时,普陀区梅岭北路某小区的草丛深处,躲着一名“白衣人”,“啪”一下挥舞着大网兜。“看,捉了4只。”“白衣人”小心翼翼将在网兜里4只振翅的苍蝇逐个装入试管。目睹全过程的小区保安傻了眼:“还没见过活捉苍蝇的。”

  这个“白衣人”,是普陀区疾控中心消毒与病媒控制科的“老法师”——已在一线工作30余年的公卫医师徐宏。昨天,记者跟随他到普陀区的农贸市场、住宅小区捉蝇逮蚊,对病媒生物进行专业监测。

  喷上驱蚊水,穿上长筒袜,徐宏背起双肩包,扛着网兜和水勺,走入定点监测小区。雨水井盖已被晒得十分烫手,他用力一拎,拿起水勺轻轻一舀,倒入一次性水杯,对着日光仔细观察。“上次还有孑孓,这次投了药,已经没了。”孑孓喜欢长在水沟、雨水井里,这种高温天只要3天,蚊子产的卵就能成为孑孓。要监测得准确,舀水方法有讲究。“手速快,动作轻,否则孑孓会躲,水也会浑,不利于观察。”徐宏说。

  一下午,徐宏钻树丛、掀井盖、舀积水,挥汗如雨的他全神贯注地盯着“猎物”,还不忘记录数据。随后,他又来到梅川路某农贸市场,同样收获不少“活物”。由于每个时间段活跃的蚊蝇种类不同,徐宏和同事的工作时间也从早晨一直拉锯到夜间。这个季节蚊蝇活跃度高,工作量大增。

  徐宏说,本市活跃度较大的蚊子有两种,白纹伊蚊是俗称的“花蚊子”,喜在傍晚咬人,普通的库蚊则多在夜晚和凌晨活动。他抓回来的“花蚊子”会做病毒分离,再看携带登革热等病毒的情况。苍蝇最常见的是金蝇、绿蝇和家蝇,他仅凭肉眼就能辨别种类。活捉回去分类后,有的被养起来做抗药等实验,有的制标本。

  在普陀区疾控中心的病媒实验室,记者看到大量蚊蝇、老鼠和蟑螂。疾控部门的职责之一就是系统监测这些病媒生物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季节消长变化资料,以制定科学合理的病媒防控方案。

  采访结束,记者在普陀区疾控中心门口看到几名“白衣人”满载而归,他们从事食品、水质采样,医疗机构放射、公共场所空气等监测。公卫医师不看病,却不分严寒酷暑外出采样分析,为市民筑起一道科学的防病墙。   本报记者 左妍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阅读上海100胜24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财经新闻
   第A10版:2017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11版:2017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长三角/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体育/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阳光天地
   第A22版:健康+/新民健康
   第A23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24版:健康+/新民健康
   第A25版:夜光杯
   第A26版:夜光杯
   第A27版:阅读/连载
   第A28版:旅游资讯
   第A29版:新民旅游
   第A30版:别处风景/新民旅游
   第A31版:新民旅游/别处风景
   第A32版:旅游资讯
   第A33版:旅游资讯
   第A34版:旅游资讯
   第A35版:旅游资讯
   第A36版:旅游资讯
   第A37版:旅游资讯
   第A38版:旅游资讯
   第A39版:旅游资讯
   第A40版:旅游资讯
   第A41版:旅游资讯
   第A42版:旅游资讯
   第A43版:旅游资讯
   第A44版:旅游资讯
每天躲空调房里也会得肺炎?
多些使用常识 少些无效报修
一碗绿豆汤 送去一丝凉
“老法师”大热天钻草丛逮蚊蝇
11:51 高温红警发布
“蒸笼”车厢内警觉走完押运路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A08“老法师”大热天钻草丛逮蚊蝇 2017-07-25 2 2017年07月2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