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兵力投送就是军队作战的关键环节,中国历史中就有“先入关中者为王”的说法。解放战争期间,人民军队基本是靠自己的脚板追赶国民党的“汽车轮子”,但到了1949年向全中国特别是边疆进军时,兵力投送就成了党和军队高层必须考虑的问题。1949年9月,第一野战军在粉碎胡宗南、马步芳、马鸿逵三大国民党重兵集团后,直抵新疆门户——河西走廊,面对大势,国民党新疆警备总司令陶峙岳和省政府主席包尔汉通电起义,宣布新疆和平解放。得知消息后,正在重庆忙于抵挡解放军入川的蒋介石大为光火,一方面电令青海军阀马步芳残部死守新疆与甘肃交界的星星峡,一方面密谋派特工摧毁新疆东部公路,把沿线村镇变成无人区。为了粉碎敌人的阴谋,党中央决定解放军迅速进疆。
鉴于陆路入疆受地理限制大,况且当时解放军缴获的国民党军车不过500余辆,车况又差,根本不敷使用。面对“计划不如变化快”,一种前卫但也唯一可行的方法开始在毛泽东等领导人脑海里盘旋——用飞机空运!由于解放军自身没有多少飞机,经过权衡,10月初,新中国请求苏联帮助完成解放军首次大空运!新中国首任驻苏大使王稼祥与苏联外交部长维辛斯基只进行了4个小时的谈判,就迅速达成协议。苏联派出45架运输机,以“租借民航机”的名义来华支援。根据双方最初的计划,空运人次为两万人,物资120吨,中方支付运费28万银元。
协议签署后,党中央立即电令正在酒泉休整的一野第一兵团司令王震负责组建空运部队。为便于掌控全局,王震将空运指挥部设置在兵团司令部内,并与起义的新疆地方政府协调,在酒泉、哈密、迪化(今乌鲁木齐)设立负责接待苏联机组的食宿点。10月19日,苏联机群顺利抵达酒泉,11月6日,空运正式开始!
对包括王震在内的广大官兵来说,坐飞机是做梦也没想到的事,他们过去能见的都是前来轰炸扫射的敌机。为此,参加空运的战士专门进行了一周多的乘机训练,中间还闹出过笑话。有一个连长对其战士说,飞机就是长了翅膀的汽车,但坐飞机也有不同的地方,就是不能吃饭或只能有一点点,因为上天后根本没有上厕所的地方。还有一名连长告诫战士坐飞机时不要把头和手伸出窗外,因为很容易被树枝或山隘挂着……有一位团长甚至每天早晨带着部队去酒泉机场演练登机,没有飞机时,他就利用跑道上的一堵土墙模拟飞机,训练战士上下机舱,特别强调不能随意伸手伸脚等等。类似“爬墙头”的训练在整个兵团屡见不鲜,虽然现在听起来有些可笑,但也由此看出部队高昂的战斗热情及对空运的重视程度。
为确保空运安全,首批抵达迪化的飞机运来的都是全副武装的警备部队,他们一下飞机就控制了机场等重要设施。由于飞机是倾斜机体设计,一起飞就更斜了,把旅客们都挤到机尾,更糟糕的是,飞机噪声很大,而且颠簸非常厉害,给大部分首次坐飞机的官兵造成严重不适,但严格的纪律性帮助这些战士克服这些困难。所有人都紧紧抓着头上的吊环,一只手则紧紧搂着怀里被视为第二生命的枪械,偶尔有人换个姿势或移动一下脚尖,都会被指挥员喝止。大部分登机的官兵因深信“飞机上不能上厕所”的传言,登机前几乎没有吃饭和喝水,除了轻武器和背包外,其余辎重全部抛弃。据一名连长回忆,在部队动员时,曾有人说每个战士少喝一碗水,少吃一个馒头,一个连就可以减下几百斤来,飞机就轻快了。
解放军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空运到1950年2月22日结束,之后40架苏联飞机以每15分钟一个架次的间隔依次起飞,从新疆北部出境回国。据统计,从1949年11月6日到1950年1月15日,解放军共计空运官兵12446名。此次空运不仅快速运送了人员和物资,而且对迅速稳定新疆形势赢得了时间,空运奇迹让人刻骨难忘!
十日谈 光荣之师
明日介绍在白山黑水之间的东北“老航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