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会议9月上旬在厦门举行。当镜头聚焦于标志性城市景观、主要景点时,那似曾相识的画面不禁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第一次厦门之行。
我是在今年春节期间去的厦门。爱爬山的我第二天一早就直奔当地最高山——海拔1175.2米的云顶山,上下山用时四个半小时。第三天去了海滩(黄厝和曾山)、厦大、中山路步行街、八市。最新鲜、有趣而难忘的经历要数第四日上午的环岛骑行。
环岛骑行原本不在我的计划中,纯粹是在第三日晚上与年轻的客栈老板聊天谈及岛上随处可见的摩拜单车时的突发奇想,又得到后者的鼓励,便跃跃欲试。于是,立马在网上查看骑友的全程用时,得知快的只需2.5小时,慢的则要8小时;又在“六只脚”(一款分享户外运动足迹的APP)上搜到热心骑友创建的骑行线路。因考虑到时间紧张——回程的火车票是次日13:35——曾犹豫过,但翌日一早起床后还是按耐不住好奇心而上路了,心想时间不够的话就能骑多少是多少呗。
因为时间有限,加之我时不时停车用手机拍照,从行迹图看还走了一段“回头路”,最后在一个半小时内骑行了三分之一多。未能行完全程早在意料之中,却已获益匪浅。我领略到了一般游客看不到的别样风景:统一着装、一齐大幅摆手抬腿而显得整齐划一的一队步行者,如此拉风,颇有行为艺术的味道;双手捧地球的雕塑、外立面设计式样令人联想到台湾海峡的海峡明珠大厦……我骑经了多个一般游客仅会在地图上见到的景点:中国湾香山游艇会、厦门直升机旅游服务中心、五缘湾游艇港、五缘湾湿地公园……我所经过的环岛路大部分已有不同于一般非机动车道的自行车道兼步道——据说它也是厦门国际马拉松赛道的一部分。我看见不少热爱运动的人们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身影,他们或快走或慢跑或与我一样骑行。一路上,吹面不寒的徐徐海风令人神清气爽,南国冬末的暖阳照在身上不冷也不热,感觉心旷神怡,惬意极了。
相比到各主要景点走走看看的一般游览攻略,环岛骑行实在是优势明显,感觉奇妙。前者往往因为景点人太多而难免留下走马观花不尽兴的缺憾,而后者就从容、适意得多。如果说前者是在几个点上的随波逐流,很传统,毫无新意,后者则是在线上和一定范围的面上尽情观光,形式新颖,颇有新鲜感。
时下,风靡全国的共享单车不仅为城市人上下班或出门办事提供了一种低碳环保的交通方式,也为骑行观光提供了便利。来到一座岛城或拥有绮丽湖泊的城市,若环岛或环湖有自行车道,骑游无疑是不错的选择。不过,骑行毕竟是体力活,比如在厦门要完成环绕骑行,起码得花上四五个小时,显然得有强健的体魄来支撑。其实,“累并快乐”着的经历往往更加有意义。爬山如此,骑行亦如此。我的初次厦门之行因为攀登了云顶山和环岛骑行而显得与众不同,回味无穷。“壮举”未完待续,我一定会再去厦门。经历了国际会议的她想必更加高端大气,更值得踏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