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3: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12月02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铁轨下沉睡的华工
陆海光
  陆海光

  今年7月,我去加拿大,恰遇加拿大建国150周年,加拿大的历史其实很短。对加拿大建国有历史贡献的有两大公司:开发东部的哈德逊湾公司和开发西部的太平洋铁路公司。1867年7月1日,英国在北美东部的4个省组成联邦,不久,处于西部的哥伦比亚省被首任总理“十年内建成铁路,与东部联成一体”的许诺而进联邦。太平洋铁路横跨温哥华和蒙特利尔,并通往美国的明尼阿波利斯,芝加哥,纽约,是加拿大经济建设的一条命脉。

  从美丽的小镇班芙,沿着仿佛进入仙境般的世界上最美丽的加拿大1号公路返回温哥华,途经卑诗省的克莱拉奇,我来到了老鹰峡谷下的“最后一颗道钉”纪念公园。

  这个公园很简陋,是1985年为纪念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完工100周年而建造的。太平洋铁路把加拿大10个省2个地区勾连成一个完整的联邦国家, 进入公园,可以看到一座高约4至5米的太平洋铁路百年纪念碑。砌筑纪念碑的花岗岩石不仅大小不一,而且石质、颜色也各不相同,或红、或褐、或黑、或灰、或黄、或白,斑斓杂陈,它们来自加拿大13个不同省份,基座的岩石上还镶嵌着各省的铭牌——它似乎寓意着这条铁路的开通,就像是一条纽带,将加拿大横贯东西的各个省份连结在一起。纪念碑上方镶嵌着一块铜牌,但是碑文上却没有提及为建设这条铁路做出贡献的中国人。 公园内有一台老式蒸汽机火车头。火车头上用英语写着:加拿大*太平洋。

  公园内还有一木质亭栏:亭栏里展示着一幅“最后一颗道钉”的老照片。那是1885年11月7日上午9:22,最后一颗道钉在连接太平洋铁路东西段的卑诗省克莱拉奇敲定。这一天,在加拿大西海岸的老鹰山口附近的克莱拉奇聚集了一大群兴高采烈的人。身穿礼服、头戴大礼帽的唐纳德·史密斯在大家的欢呼声中,拿起铁锤,将加拿大太平洋铁路修筑工程中的最后一颗道钉敲进铁轨。从此,横跨加拿大的铁路大动脉将大西洋岸边与太平洋之滨连通。

  遗憾的是,我仔细辨认这张老照片上的每一张脸,居然看不到一个中国人!

  看到公园前方至今仍在太平洋铁路上轰隆隆驶过的老式货车,我不由得心情沉重。

  据历史记载:1886年(光绪十二年)太平洋铁路公司在中国广东招募了5000名华工,在加州招募了7000名华工。

  在关键的工程段,从耶鲁到利顿的93.32公里路段,山体全是坚硬无比的花岗岩,深深的河谷中激流飞溅。按照工程设计,要在悬崖峭壁上开凿出15条主要隧道,最长的一条有487.68米。工人们在几乎没有立足之地的绝壁上凿洞,搭上栈道以便点炮崩山,险象环生!

  结果是华人劳工用自己的汗水和生命打通了落基山脉的崇山峻岭,将横跨加拿大的铁路铺到了太平洋边上。据估计,在这一工程最艰难路段,华工死了约900人。可以说,每一英尺的铁轨下沉睡着一名华工。

  加拿大总理麦克唐纳有一句名言:“没有华工,太平洋铁路不可能如期完工,也不可能有西部的开发。”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郊野大地
   第A05版:读者之声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人物
   第A10版:聚焦/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人物
   第A12版:夜光杯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阅读/连载
   第A15版:金融城
   第A16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A17版: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A18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19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第A20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A21版: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第A22版:专版
   第A23版:专版
   第A24版:福彩专版
秋日晨曦
来自“超构故里行”的报告
铁轨下沉睡的华工
让生命有尊严
变异(日本)
古早味道
扫一扫,关注“夜光杯”
新民晚报夜光杯A13铁轨下沉睡的华工 2017-12-02 2 2017年12月0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