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金仁 高级经济师,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总公司企划部总经理。市高院特邀监督员。上海市政协十二、十三届委员,民盟界别,共提交提案48件。
上海两会即将拉开帷幕。这两天,市政协委员尧金仁又一次来到龙吴路徐汇段调研。如今的龙吴路,比4年前已经有了很大改观,昔日大卡车一开过就尘土飞扬、行人叫苦不迭的景象已不复存在。这与尧金仁委员持之以恒的提案建言分不开。从2014年市政协十二届二次全会提交提案《关于对徐汇区交通干道龙吴路实施整体改造的建议》开始,他始终关注、推动提案的落地。
视野要高,身段要低,这是尧金仁当委员的准则。五年政协委员生涯,尧金仁共提交提案48件,社情民意40条。
“在自己熟悉的领域,说靠谱的话;不熟悉的领域,不调研不发言。”这是尧金仁作为一名政协委员的坚守。
推动上海保交所建立
尧金仁长期从事金融保险工作,出版过多部相关领域的专业著作。2009年至今,他持续关注上海保险交易所的建立与发展,连续提交6篇建言。尤其是2014年上海自贸区成立后,他提交了一份提案,建议发挥自贸试验区金融改革创新先行先试优势,通过建立保险交易所,发挥交易所的市场定价功能、资金运用功能以及风险分散功能,将上海建设成为中国的保险资产交易中心、保单转让交易中心、再保险交易中心和巨灾保险交易中心,不断增强上海在国际、国内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虽然起初有关部门对提案的答复是“留作参考”,但没过多久就传来了上海将筹建保险交易所的消息。尧金仁既是提案人,又成为了落实提案的参与者:他受邀参与上海保交所筹建方案的设计,“前前后后100多场调研,都参加了。”经过尧金仁等专家的出谋划策,最终上海拿出的方案被有关方面称为“最好的方案”。2016年6月12日,上海保险交易所正式挂牌成立。今年1月,这份提案被评为十二届市政协五年来的优秀提案之一,可谓实至名归。
为民调研“吃灰”两月
一位出色的政协委员,要胸怀天下,更要心系百姓。翻阅尧金仁5年提案,其中绝大多数并不在他所精通的领域,而是与民生相关。“跨界”提案,除了责任感,更需要耐心细致的调研,才能做到“外行人不说外行话”。
龙吴路是徐汇区绝大多数建筑运输车辆的必经之途,2013年时,道路扬尘污染十分严重。有市民求助刚当上政协委员的尧金仁:能不能向职能部门反映,“管管这条路”。
2013年10月的一个晚上,尧金仁来到龙吴路调研。一个来回走下来,灰吃了不少,却不得要领。当时,他偶遇市十一届政协委员田伟生。田伟生说起自己也曾提交提案建议对龙吴路综合整治,但建议相对笼统。“你这次可得拿出更具体的举措建议!”得到鼓励,尧金仁下决心:“吃灰”一个月也要把问题搞明白。
自那以后,每个工作日的晚上和周末白天,他都要在这条路上走几个来回:计算土方车、垃圾车、水泥搅拌车等重型车来往频率和路线,了解沿途混凝土作业工地,混凝土搅拌站、渣土码头方位,观察日常联勤联动的执法力量和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一个月后,对龙吴路灰霾情况已心中有底,但建言必须言之有物。他决定再“吃”一个月灰。这回他不止在龙吴路上转悠,还走访了区建交委、绿化市容局、华泾镇等,了解有关路段后续整治,以及附近道路建设的规划设想,巡检执法力量、道路清扫保洁的配置等。
因为建言可操作性强,提案很快进入办理程序。各方推动下,龙吴路整治2014年进入“快车道”,区内渣土码头数量只减不加,大吨位清扫尘土车“开工”……路段降尘量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降低。
好建议不是想出来的
尧金仁几乎把业余时间都用在了参政议政上。“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他看来,“好的建议不是坐在办公室想出来的,而是走出来,看出来,问出来,访出来的。”只有尽可能掌握更多的第一手资料,“跨界”才有底气。
这些年,尧金仁的提案很多都是这样产生。2016年9月至12月,为了撰写一篇有关推进厨余垃圾分类减量化工作的提案,他接连走进本市徐汇、长宁、普陀、浦东等区8个居民小区,直扑小区垃圾桶,戴上口罩手套,捡看分析一般家庭厨余垃圾成分类别;为了弄清楚当前养老保险改革要破解哪些矛盾,他在一年内走进4个社区和5家养老院,遍访50余位具有不同代表性的老人……
今年,尧金仁连任十三届市政协委员。在他眼中,政协委员这个称呼,是荣誉,是责任,更是担当。“也许我们办的是小事,通的却是民心民意。”
本报记者 潘高峰 江跃中 方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