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新视界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3月25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晚托衍生出无尽的话题
王蔚 陆梓华
■ 卢湾二中心小学的“玻璃房”,孩子可以待到晚上6时 本报记者 陆梓华 摄
  采访中听到了几件事,有必要记录,也令人思索。

  一.最早恢复晚托服务的区,孩子们的课余生活更快乐了。有学校调研发现,开设“快乐拓展日+”课程服务后,原先30%的孩子放学后直奔培训机构,现在已有一半“回流”,更加愿意参加自己学校的课程活动。

  二.学校包揽晚托服务是好事,但家长和孩子的需求却差异很大。因此,上海市教委提出的放学后看护服务要遵循“家长申请、学校审核、统筹安排、有限服务”原则十分到位,也符合实际。记者在一些学校门口观察到,前来接孩子放学的各种培训班老师不少,篮球、足球、机器人“小分队”带着各自的孩子出发。有的则是几名家长“组团”,每天一名家长轮流接送孩子参加校外兴趣班,其余家长到兴趣班接力。也有中高年级老师坦言,虽然学校开办了晚托服务,但是有的孩子要参加学科培训班或者升学辅导班,不得不一下课就往第二个课堂赶。

  三.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父母“闲得很”,却仍把孩子晚托在学校,自己省心省力,连接送孩子上下学都是交由祖辈来做。当然,学校搞了晚托班,有托白不托,这也没错,但遇到教育孩子的事就当甩手掌柜的父母,真有不少。从老师和校长那里听来此事,但愿不是记者咸吃萝卜淡操心。

  本报记者 王蔚 陆梓华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读者之声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聚焦
   第A10版:聚焦/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动态
   第A12版:赛事/新民印象
   第A13版:赛事/新民印象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6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A20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百姓纪事
   第A22版:上海珍档/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A24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3点半放学 “空管期”现“抢着管”
公益晚托班仍有困局需打破
晚托衍生出无尽的话题
私人晚托班不该成监管盲区
三个学校晚托典型
新民晚报新视界A06晚托衍生出无尽的话题 2018-03-25 2 2018年03月25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