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晚托班紧邻着马路或者餐馆,甚至是一些娱乐场所,并不利于孩子静心学习;有家长提出供应晚餐的需求,但是,食品安全问题又如何保证?“既然家长有需求,那么工商和教育部门能否携手出台一些规范,颁发资质证书,真正把这个市场管起来,也让我们更有底气。”冯老师还提醒,晚托解决的是家长的燃眉之急,但并不能替家长担负起陪伴孩子成长的职责。
有着近20年教龄的小学班主任石老师对此有着相同的观点。“有的机构老师为了让家长满意,会盯着孩子把作业做完,但是长此以往,一些孩子反而养成被动学习的习惯,变本加厉地磨蹭。”石老师说,她的班上就遇到过这样的孩子,随着孩子年级上升,习惯越难纠正。她强调,无论参加晚托与否,尤其是在小学低年级,家长不能有把孩子一“托”了之的想法,习惯和方法的培养,爸爸妈妈必须花力气。
“说学校不像学校,说饭馆不像饭馆,说俱乐部又不像俱乐部,教育、卫生、工商‘三不管’,这就是目前这些校外民营晚托班的最主要问题。”有业内人士说,师资质量差、晚餐质量没保证、接送车辆不属于正规校车,把孩子送进去托管,出了事情或很难维权。目前,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管范围基本上不涉及校外托管班,国家和地方也没有出台专门针对学生托管机构的管理规定。晚托班一般都设立在学校周边,从形式上看,这与家政服务公司提供的“保姆式”“家教”式的辅导、看管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但它又涉及到师资力量、辅导质量,还会涉及到饮食卫生和消防安全。因此,有业内人士建议,如果培训机构要开展晚托服务的业务,也应当履行必要的报备手续,特别是应当先送交教育部门进行“前置审批”。而对于私人作坊性质的晚托看护加“小饭桌”服务,应当列入取缔范畴。
本报记者 陆梓华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