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4:文体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我是戏迷”南北牵线打造戏曲品牌
~~~“我是戏迷”南北牵线打造戏曲品牌
~~~“我是戏迷”南北牵线打造戏曲品牌
     
2018年04月10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名家名角下基层
年轻戏迷上舞台
“我是戏迷”南北牵线打造戏曲品牌
赵玥 肖茜颖
■ 后台化妆
戏迷体验小生扇子功
现代京剧《社区仁医》
  昨晚,持续全年的2018“我是戏迷”长宁戏曲艺术欣赏季在一场山东省曲艺名家专场演出中拉开序幕,曾获牡丹奖、群星奖的曲艺明星们为观众献上了一台叫好又叫座的表演,观众席里不乏“我是戏迷”的老粉丝。从2014年初次举办邀请各院团来沪演出,到现在延伸出京沪两地的“南北情”系列文化交流活动以及更多的戏曲普及活动,“我是戏迷”挖掘培养出了一批各个曲种的票友,并且为百姓明星搭设实现梦想的舞台,也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参与其中,成为该戏曲品牌的受益者。

  南北剧目“走亲”

  2016年,长宁文化艺术中心和北京市西城区第一文化馆签订了公共文化的交流协议,当年即邀请了西城区第一文化馆的团队来到长宁参加群众舞蹈的交流演出以及研讨会。去年,受西城区第一文化馆的邀约,长宁文化艺术中心带着馆办团队中国SHEO女子合唱团到北京参加了北京市合唱节和西城区合唱交流展演,一南一北的情谊也在慢慢发酵。

  今年,南北两个文化场馆的交流进一步升级,静态的“绘聚南北情”的美术展览、动态的“曲韵南北情”曲艺戏曲交流演出,以及有关群众戏曲团队发展定位的研讨会等都将在长宁举行。长宁艺术中心主任叶笑樱表示:“我们和西城区第一文化馆作为两个区级文化场馆,在戏曲、舞蹈、合唱、美术方面各有优势,交流的过程也是我们取长补短的过程。”

  在今年6月的曲艺、戏曲展演专场中,来自北京团队的单弦、京韵大鼓、评剧、快板和来自上海团队的黄梅戏、沪剧、京剧、豫剧等节目将同台亮相,其中还包括上海原创京剧《社区仁医》片段和北京曲剧《B超神探——送站》两部剧作的交流,这两部剧是京沪两地近年歌颂医德的戏曲作品。

  南北名家同台

  除了南北剧种的集中展示,南北曲艺名家同台演出也将是今年“我是戏迷”的活动亮点。上海评弹团团长高博文表示,近些年这类南北曲艺抱团演出在全国各地并不少见,但是携手走入区级文化馆还是挺新鲜的。他说:“有时候不是老百姓不喜欢曲艺,而是没有机会接触。所以,推广曲艺应该把门开得更大一些,不仅仅局限于剧场,我们得更主动地把好作品送到他们的家门口。”

  按照计划,著名单弦表演艺术家张蕴华将带来北京单弦《避雨亭》,高博文将选择一个传统的评弹曲目作为应和。单弦牌子曲是用三弦伴奏,八角鼓击节并串连各曲牌演唱一段故事的说唱艺术,和评弹一样都使用乐器三弦,都曾互相借鉴、彼此启发。2年前张蕴华曾在兰心大戏院上演过同一片段,对于观众热烈的反响记忆犹新。这次通过“我是戏迷”的平台,她也希望能吸引更多的南方戏迷,让更多上海观众可以了解并爱上这一北方曲艺。而高博文则希望和市民有近距离的交流,“在居民‘家门口’的表演让我们的形式更加自由,氛围也更加轻松。”

  年轻戏迷亮相

  “我是戏迷”的舞台并不只属于戏曲名家和专业院团,同样属于热爱戏曲并且渴望展示自我的爱好者们。去年刚刚落户长宁的佳艺越剧团今年5月将首次参加“我是戏迷”演出季,以80后、90后为主的团员们将带来以“爱她明月好”为主题的折子戏专场。而从2016年就开始参加“我是戏迷”演出季的“清越坊”是一个完全由年轻人自发成立的越剧团队,发起人之一阿甜介绍,团队成员平均年龄在30岁以下,有企业职员、公务员、创业者、在校学生等。相比戏曲团队,阿甜更愿意称它为兴趣小组,通过一起学习、排练和交流,让成员真实感受到越剧艺术的魅力。

  年轻的戏迷们也在不遗余力地推广着古老的戏曲,每次演出前,“清越坊”都会开放后台探班,让普通观众也能了解台前幕后,提高戏曲的欣赏能力和水平,不少观众正是因为在“我是戏迷”演出季观看了清越坊的专场演出而加入团队,直呼长宁文化艺术中心让她“找到了组织”。阿甜说:“‘我是戏迷’平台给予我们的支持和帮助,是我们团队发展的重要助力,也让我们感到戏曲这门传统艺术的旺盛生命力,让我们喜欢得更加有底气,坚持得更快乐。”    见习记者 赵玥  

  本报记者 肖茜颖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潮起博鳌
   第A03版:潮起博鳌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要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广告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阅读/连载
   第A22版:新民法谭
   第A23版:新民法谭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旅游
   第A26版:旅游资讯
   第A27版:新民旅游/出行优荐·广告
   第A28版:别处风景/新民旅游·广告
   第A29版:旅游资讯
   第A30版:旅游资讯
   第A31版:旅游资讯
   第A32版:旅游资讯
   第A33版:旅游资讯
   第A34版:旅游资讯
   第A35版:旅游资讯
   第A36版:旅游资讯
   第A37版:旅游资讯
   第A38版:旅游资讯
   第A39版:旅游资讯
   第A40版:旅游资讯
八千年笛子文化,不是“吹”的
气韵生动
名家名角下基层 年轻戏迷上舞台
新民晚报文体新闻A14名家名角下基层
年轻戏迷上舞台
2018-04-10 2 2018年04月1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