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亚洲和世界提供“博鳌智慧”、贡献“博鳌力量”,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进入第二天,把脉亚洲发展、预测未来生活……多场分论坛上,与会嘉宾们的博鳌“好声音”引人关注。
看好亚洲发展前景
世界经济回暖,亚洲各国均在摸索迈向新发展阶段的有效手段。在这重要时期,中美贸易摩擦、政府企业债务问题以及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等多个内外部因素,给亚洲的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了多方面挑战。对此,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戴相龙认为,未来20年乃至本世纪中叶,亚洲仍将是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强劲,印度速度将会更快,中日韩的合作会加强,“一带一路”的发展也会给亚洲带来新的机遇。
戴相龙表示,中国未来十年的经济有效增长会在6%左右,保守估计也有5%以上。中国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过程中,有三个关键的改革点:一是如何处理供给侧改革中的债务问题,建议尽快出台企业债务重组条例;二是如何进行资本供给改革,提高社会资本供给能力,建议培育若干家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投行;三是如何改善房地产金融服务体系,建议借鉴中德储蓄银行的经验,出台商业银行住房贷款办法。
关于中美贸易摩擦可能给亚洲经济体带来的影响,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认为,中美贸易摩擦确实存在不确定性,是值得防范的风险。因为亚洲各国经济相互融合,中国出口商品背后是涉及亚洲各国产品的贸易链条。
商务部副部长钱克明表示,中国不愿打贸易战,但不怕打贸易战。中国的目的是保护中国利益,也是维护现有贸易多边体系和自由贸易秩序。
东京大学大学院教授、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泽田康幸表示,亚洲经济一体化,或者说经济的融合越来越强,是亚洲经济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动力。泽田康幸表示,亚洲的金融一体化,促使经济的迅速发展。
新西兰前总理珍妮·希普利认为,亚洲经济真正的一体化,需要各个国家、各个经济体之间的信心,这可能会需要更多时间。她提出,要让这些亚洲人口进入到下一个生活发展阶段,需要做很多工作,比如产业要放松管制,让更多的中小企业、小微企业能够得到贷款等。另外,她还提到技术的发展、技术的应用也需要在亚洲地区的各个国家、各个领域进行推广,“所以要让一体化真正成功,我们还需要做很多的工作,而现在是最好的时机。”
预测未来精彩纷呈
“未来的交通”“未来的生产”“未来的通信”……在第二天的博鳌亚洲论坛上,与会嘉宾为人们描绘了一个个宏伟蓝图。
未来三到五年,中国的轨道交通就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化龙透露,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中车会推出从技术设计到管理完全智能的智慧列车。
“跨境运输方面,各国的轨距不同,怎么实现快捷运输?我们会在2020年左右推出可变轨距的400公里高铁。”刘化龙表示,在2020年中车会下线600公里的磁悬浮车,而在那个时候,碳纤维等新材料将被运用于高铁和地铁的车厢里。
从燃油到电动、从传统到智能化,交通出行正经历着一场深刻变革,以超越想象的速度改善人们的生活。汽车智能化、网联化以及自动驾驶等技术不断进步,未来的交通生活充满无限可能。威马汽车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沈晖表示,科技的伟大不是超级而是普及,“目前汽车行业最需要突破的问题在于能否量产,并表示相比起技术本身,能否将技术真正应用于产品,保证用户安全可靠稳定体验更为重要。”
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则提出,未来的交通关键在于效率的提高,现阶段很多创业者皆在努力提升用户出行半径。他认为未来的出行最核心的是考虑年轻用户需求的变化,一方面,未来新的智能汽车一定是一个数据引擎,应把数据的应用和中国市场耦合;另一方面,企业应从底层科技入手,实现制造到运营的结合。“做好数据嵌入和品质制造,才有可能做成中国式的差异化。”
人工智能也是人们关注的话题。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表示,人工智能、大数据让产品更精准了,满足了人们生活品质的要求,“人工智能时代,不感到恐慌,而是感到骄傲。企业应该围绕让消费者更满意,产品满足消费者更好生活品质的需求。智能时代属于有梦想、想干事的人。”
在小i机器人创始人、董事长袁辉看来,传统企业不知道如何与新兴科技相拥抱,如何更好地结合,这就需要人工智能等企业具有很强的技术落地能力,帮助制造业来完成智能化转型升级。
“哪里有数据哪里就有机器人,例如,先进的呼叫中心未来三到五年不会再有人工,将全部由机器人完成。”但他认为,机器人不会导致大面积失业,而会促进大面积转岗,激发出新的就业机会。“人工智能是赋能所有的传统产业,不是摧毁和颠覆,而是让传统产业利用新的科技提升产业效益,创造用户价值。”袁辉表示。
百度总裁张亚勤表示,“在新一轮技术革命中,机器学习、AI和无人驾驶会是重点。同时,量子计算令人兴奋。在未来,我们会看到更多量子计算的技术,包括新的架构和应用。百度也建立了量子计算研究所。”
张亚勤表示,人工智能这股热潮正在席卷全球的科技公司和市场,并已经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来。在一个开放的全球市场态势里,中美等国家的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既可以让自己在商业竞争上取得成功,也能够真正将科技的福祉带给全世界。
“中国机会”全球关注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粤港澳大湾区分论坛”表示,要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目标,三地政府的共同努力和中央的大力支持必不可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很快要出台,为让三地人民和海外企业增强了解,三地政府正筹备举行宣讲会,一同到海外推广。
“如果想要成为全球化公司,必须要在中国。”意大利前总理、欧盟委员会前主席普罗迪表示,我们知道条条大路通中国,其实条条大路不仅仅通向中国的一线城市,我相信也通向其他的城市,任何一个企业想要全球化,必须跟中国联系在一起。
“过去整个市场是以太平洋航线、大西洋航线为主导的市场,今天份额已经下降到了29%。新兴市场,区域市场,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市场急剧上升,从今天的数据统计,已经占到今天运量的59%。”在中远海运集团董事长许立荣看来,虽然全球经济一体化深入融合,但全球物流的变革已经迫在眉睫,也是必然的趋势。
京东金融CEO陈生强表示,在过去的40年里,无论是中国市场,还是中国的企业,都取得了世界经济史上从未出现过的革命性突破。尤其是过去十年,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的发展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极为强劲的动力,使得中国的经济发展开始从资源驱动转向技术驱动,新旧动能开始转换。
“进入新时代,科技公司未来最大的机会在于如何以数据和技术服务为脉络,深入到实体经济的各行各业之中,帮助各类实体企业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提高收入。这是新时代给我们这些科技公司一个最大的机会。”陈生强说。
“现在是最好的时机”
“智能时代属于有梦想、想干事的人”
“任何一个企业想要全球化,必须跟中国联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