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中心近来冒出一个不要门票的新“景点”,市民络绎不绝地进门左看右瞧,掏出手机东拍西拍,再和机器人合张影发朋友圈。上海建行在九江路上新开的无人银行网点,属于全国头一家,大家自然想来看个新鲜。其实,上海多家银行网点的“脸”在悄悄变化,不再是千人一面,出现特色化改造的新趋势。
场景式服务被引进到许多银行网点的设计中。中行上海分行先后推出了多个特色网点。书香浓郁的复旦大学支行位于复旦大学校园内老书店旧址,打造纸质书、电子书相结合的阅读空间,开展图书馆长见面会、朗读者活动等,探索以金融与文化的合力促进网点转型。龙华东路支行与上海绿地申花足球俱乐部开展跨界合作,将网点局部区域设计成球迷特色场景,举办了球迷网点观赛日、球迷关爱老人敬老日、格林蓝企业足球联赛等系列活动。
硬件变新,软件变优。招商银行上海天钥桥支行的员工观察到,带孩子的父母来办理业务时,小孩子无事可做,喜欢在网点跑来跑去,要么催着大人赶紧走。于是,这家网点在金葵花贵宾室增设了“儿童娱乐区”。小朋友就像走进了儿童乐园,有工作人员陪玩,有丰富的书籍供阅读,离开时他们会跟爸妈要求“下次还要来”。网点里,精油香薰机飘送清香,客户可享受到现磨清咖,手机可应急充电。
服务细节在变,不变的是对敬老等服务质量的追求。工行金沙江路支行是家五星级网点,从细节入手为老年客户提供快速温馨的优质服务。如网点在各个角落安装了防撞角,并特别提供爱心座椅、老花镜、放大镜、轮椅等设施;辟出专窗,工作日错峰为老年客户群体集中提供优先服务;晨会或夕会时进行“应急救护技能”主题培训,讲解示范和指导心肺复苏、人工呼吸、创伤止血、环形包扎等急救方式,提高救护技能。
随着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引入,今后网点的变化会越来越明显。比如,老花镜是很多网点的“标配”,方便老人办业务看清小字。到了无人银行阶段,只需要开口和机器人“行员”对话讲出需求就行。身份验证,进门“刷脸”,比人工还准确,而且身份一识别,平时主要办理哪些业务后台一目了然。同样办理一件业务,速度也加快。在银行从事科技工作的人士说,原来银行服务对大客户是比较周到的,受到人力限制小客户有时确实是照顾不周全,但是有了新金融科技服务的加入,人工智能、语音识别加上大数据等发挥威力,就好像有一位熟悉你的客户经理在身边体贴地服务。
科技点亮了生活,银行整体智能化在摸索之中。与此同时,希望服务更加人性化,实现普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