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11月19日,上海市区第一座横跨黄浦江的大桥——南浦大桥建成,笔者当时还是一家企业的中层干部,企业组织去参观大桥,从地面走上桥去,向东看浦东没有高楼,有的只是大片的农田。而今天,连接浦江两岸的大桥、隧道、轨道交通两个手都数不过来,两岸经济早就无缝对接。
说到美,笔者知道今年夏天上海又将出现一个美丽和欢快的地方:临港海洋公园。这是继迪士尼乐园后,上海将迎来的又一主题乐园。作为世界级旗舰式海洋公园、海昌20年海洋主题公园巅峰之作,届时,我们就能在家门口看萌萌的北极熊,还有呆呆的小企鹅、巨大的白鲸……
但是,在十几年前,临港还只是位于上海东南角的一片滩涂,人们称为芦潮港,即潮来一片汪洋潮退一片芦苇,而在开发开放政策的推动下,往日的滩涂华丽转身为聚集一批世界第一、中国第一企业的地方。上周笔者充满激情地期待海南早日建成中国的佛罗里达,同时,我们也可以拭目以待,看看上海临港是怎样在政策推动下一步一步成为上海制造的一张名片的。
2015年,临港管委会发布“建设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临港方案”,根据方案,到2020年,将基本建成国际智能制造中心框架;到2025年将初步建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智能制造中心。如今,由上海交大、新松、自动化仪表研究院与临港集团牵头组建的智能制造研究院、工业4.0综合研究院、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已经相继落地。上海电气核电集团的下属企业上海第一机床厂造出福清5号机组堆内构件设备,“华龙一号”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不久前,上海电气首根百万核电焊接转子又加工完成。像上海电气这样的企业有一批在临港生根开花,临港制造已经成为上海高端制造的一张名片:全球最大缸径主机船用低速柴油机在这里产生,全球最大马力水力测功器在这里制造,寄托多少飞机人期望的首台自主知识产权的C919大飞机发动机也在这里出现。此外,汽车整车制造链已经成形,那些新能源汽车的上下游企业的入住,让临港有了“动力之都”的美誉。这些都是在开发开放政策的推动下出现的,因此,在纪念浦东28周年的生日之际,再看看开发开放海南的重大举措,笔者对海南的未来充满信心,也对上海浦东继续领跑中国高端制造充满信心。
按照规划,未来浦东将构建三个千亿级优势产业集群,到2020年,电子信息产值超过3000亿元,汽车制造产值超过2500亿元,成套设备产值超过1200亿元,顺着这些数据,笔者认为这就是投资者应该投资的方向和投资路径,在党中央决定赋予海南经济特区改革开放新的重大责任和使命的同时,我们再看浦东的发展,看看临港的变化,完全不必为那些发展中的干扰而扰乱自己的投资思路。在今天,我们越来越认识到一点:跟着政策走,就是最大的基本面。 文兴